首页 短篇

夜与燕

Chapter 26 条理

夜与燕 市丸银的微笑 1023 2019-07-14 02:50:51

  人存在条理上的差异。

  物质上,肉体上,精神上,灵魂上。

  ?

  有见贤思齐,有学而至圣。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有先天持有的辉煌,有后天习得的特质/品质。

  (特质/品质,characteristic、quality,又想起影戏《天气预报员》)

  ?

  这里还想到那个。。弗洛伊德说:人的一生都是童年的重复。

  追念一下吧。从人小的时候就能看出许多工具。

  (这个“从”前面的视察主体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自己;倒是想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和《伤仲永》)

  其中许多是一直连续下去的。

  越早进行自我认知,就越容易接近真实的自我。

  虽然,真实未必就是好事。

  真实。。可能会让人不合群。

  不合群,会痛苦。

  嗯,“高处不胜寒”。

  ?

  尼采:“我们飞翔的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

  上次阿脾说自己没有文采。

  (燕子也提过这个)

  我回覆,那些都是虚的。

  “真情即是好文章”。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我真正想说的是,那些花里胡哨的工具(想到松隆子《花样》;这个流传度广的汉语译名很有意思。正经的翻译应该是《像花一样》),可以后天习得。

  但人骨子里的气质、优雅、温暖(这个词是后加的,为少谦)、平和、真诚、谦逊(想到《低入灰尘》和《夏洛特的网》)、由内而外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是学不来的。

  这些才是奇特的、名贵的,是真正属于自己、无法被剥夺的。

  是骨骼(想到一个词backbone,想到一个影戏,《血与骨》)。

  “岁月从不败美人。”

  “Age is nothing.”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又想到那个,登高而招。。)

  ?

  学来的,是锦上添花、如虎添翼。是血肉。

  可内里啊,要是撑不起来学到的工具,那就只是看起来鲜明、金玉其外。

  ?

  假的,真不了。

  ?

  还想起那个雕塑。似乎就叫雕塑者?

  就拿锤子自己镌刻自己那个。

  ?

  人是很难看清自己的。

  “只缘身在此山中”、政府者迷。

  许多时候,人需要主动的通过外物及他人这面镜子,以更好的视察自我。

  ?

  认清自己、成为自己。

  想到一部《Becoming Jane》.

  ?

  最后,人所追寻的工具,就概略上决定了这小我私家所能到达的高度上限。

  追光者成为光,追风者成为风。。

  ?

  有歌《追光者》。有影戏,《Into the storm》.

  影戏讲的是追风者。

  在这里,追风者这个名词,指的是。。追逐/追寻龙卷风的人。

  很震撼的影戏。

  ?

  人的精神条理,是小我私家修养。

  是人类文明的微观投影。

  ?

  语言文字,是洞察人内里的窗口。

  虽说不应有划分心、比力心,

  但说真的。。条理这工具,

  一比力,高下立见。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PS。

  阿笑提到一首Battle symphony。

  让我想到Clean Bandit的《symphony》。

  另有《solo》.

  本想直接回复,又怕被吞。

  照旧放这里比力宁静。

  Safeguard哈哈哈。

  ?

  PS2。

  《七大罪》里有个设定。

  剧情中期吹爆魔神王,两个儿子都想继续其力量。

  后期突然登场的是。。大儿子原本的真实魔力。

  这个真实魔力,要凌驾于从老爹那里得来的力量。

  Sometimes you can be your own hero.

  ?

  PS3。拷贝的。

  哲学的使命还要求哲学家绝对真诚。真正的哲学问题关乎人生之基础,没有一个是纯学术性的,哲学家看待它们的态度犹如它们决定着自己的生存死亡一样。真诚意味着把自己全部生命投入到思想中去,这样的人的思想是“一部热情的灵魂史”,其中充满着“在思想的热情中燃烧着的生命所具有的升沉和震动”。真正的哲学家怀着巨大的热情,“不停生活在最高问题的风云中和最严重的责任中”,他的生活“全然不是静观的,局外的,漠然的,宁静的,客观的”。

  ?

  一个真诚的作家绝不会自欺欺人,故弄玄虚,因为他是“为自己而写作”。当尼采谈到自己的作品时,他说:“每一个字都源自深刻的,内在的体验;其中不乏最痛苦的体验,有一些字甚至是用血写的。”真正的哲学家全身心地治理哲学问题,把他的活生生的个性融入到哲学思考之中,如此形成的思想必是缔造性的,而这也正是奇特个性的体现,他永远保留着看事物的新鲜的第一眼。

  ?

  可是,学者的天性却是非缔造的。“在任何时候,天才和学者都是相互敌对的。后者想要杀死,解剖和理解自然,前者想要用新的生动的自然来增强自然”。学者治学靠一种“愚钝式的勤勉”,埋头于书籍,一点一滴地搜集着各门科学的现成结论,靠别人的思想过活。而真正的思想家憧憬闲暇,以便自由地从事缔造,玩味自己的思想。平庸的学者却畏惧闲暇,因为他没有自己的思想,一旦空闲,便觉无聊,于是书籍和学术成了他驱除无聊的苍蝇拍。当他思考时,他是在对一个刺激(一个他读到的思想)做反映——最后他也只会做反映。尼采甚至批判,一个有缔造力的人把太多的时间耗在阅读上,是一种浪费。

市丸银的微笑

夜里好(?>?<?)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