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夜与燕

⑥②“一线生机”

夜与燕 市丸银的微笑 5188 2019-10-27 23:02:14

  (这篇很长,绝大部门内容是复制粘贴的)

  继续昨天的话题。

  依然是新闻节选。

  先说“脱北者”。

  ?

  “脱北者”为何渴望回朝鲜

  本报记者高珮莙青年参考

  2015年02月26日

  ?

  【“脱北者”在韩国随处被排挤,子女在学校被殴打和歧视。

  ?

  星冰乐用韩语该怎么说?在首尔一家星巴克里,一位“脱北者”战战兢兢地望着饮料单,不知所措。韩国人会点“果汁”解渴,朝鲜人却选择买“甜水”,这样土气的说法往往让“脱北者”遭到讥笑。

  ?

  朴相鹤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菜单上类似美式咖啡这种外来词,时常让“脱北者”陷入困境。

  “韩国人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就让我们一再重复,于是我们不再开口,变得畏首畏尾。”

  ?

  每当别人说起关于韩国流行文化的笑话,“脱北者”金京日就只能随着傻笑。班上的许多同学不愿意理他。他告诉《纽约时报》:“我觉得自己像上世纪70年代的人,被放进时光机械后掉进21世纪。”

  ?

  9岁就随母亲来到韩国的李某对此深有体会。她在中国住过一段时间后才去韩国,但她一到机场,经验富厚的韩国人立即对她发生了敌意。移民官员问她和母亲为什么来韩国,母亲老老实实地说,她想过好日子,对方讥笑地回覆“祝你好运”。

  ?

  在日常生活中,李某面对的最大问题是韩国人的冷漠。“韩国人说的话不是纯正的朝鲜语,这让我很累。”她告诉爱尔兰网站“Hendicott Writing”,韩国人认为来自贫穷国家的人没受过良好教育、粗鲁无礼,她却觉得韩国人说话娇声娇气、虚伪做作。】

  ?

  外媒:朝鲜脱北者自杀率高受不了在韩当下层人

  2016年01月23日 07:22 参考消息网

  ?

  【外媒称,自由也有价。韩国统计数字显示,朝鲜“脱北者”的自杀死亡率相当于韩国平均水平的三倍以上。

  ?

  英国广播公司一篇报道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止一个。其一,“脱北者”逃离的故土近在咫尺、也远在天涯——基础回不去;其二,他们面对的经济现实可能与那些走私流入朝鲜的韩剧中描绘的鲜明亮丽有相当大的差距。

  ?

  金松日15年前逃离朝鲜,现在已在干第七种行业了。他开过巴士、当过修建工人、经营过餐馆。现在,他自己做生意:卖鸡块儿。

  ?

  金松日说:“原来生意失败,我曾经三次实验自杀。我只能不停提醒自己,我是冒着生命危险才闯到这里来了。”

  ?

  他说,难关之一是,在朝鲜的时候是军官,习惯了发号施令;在资本主义社会作雇员,俯首帖耳很不容易。

  ?

  报道称,在一项视察当中,50%的“脱北者”描述自己在朝鲜时的社会职位是“上层”或者“中产”,但是,只有26%的人说他们在韩国是这种职位,绝大部门(73%)描述自己是“下层”。

  ?

  首尔国民大学的历史学家兰可夫说,问题是在朝鲜学会的技术不足以在韩国现代经济体系中生存,好比叛逃的医生经常无法在韩国医疗行业找到事情。】

  ?

  外来者的艰辛。

  ?

  朝鲜脱北者:朝鲜人在大饥荒时代视中国为救星

  2015年07月18日 10:09

  来源:中国青年网—参考消息网

  ?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7月17日报道,李晛瑞刚刚出书了自己的回忆录《有七个名字的女孩(The Girl With Seven Names)》,讲述她如何离开朝鲜,隐姓埋名,躲在中国的亲戚家生活10年后,又辗转到韩国寻求呵护,接着经过曲折的历程,有如神助般地协助家人离开朝鲜的故事。这个故事,2013年她曾经登上TED演讲台讲过,当年还被美国著名主持人奥普拉的官方杂志评为“最引人入胜的TED演讲”。

  ?

  问:想念朝鲜吗?

  李:我一直想念朝鲜。回去也是我妈妈的梦想。你知道,那是故土啊,那里有回忆,另有亲戚在。为什么不呢?因为不能回去,所以就越发想念。】

  ?

  像昨天说的那样。

  “脱北者”在朝鲜的时候,想去韩国。

  去了韩国,发现一切和自己想象的并纷歧样。

  于是又想回去。

  想到一个词,事与愿违。

  ?

  偷渡去美国,我的辛酸你不懂

  海峡经济网 04-13 21:24

  作者:季辰轩

  ?

  【“世界人民怕美国,美国人民怕长乐”

  “男人就要有勇气出国,只有没本事的人才在家里刻苦受穷。”

  美国福建商会会长林慈飞说,在长乐,这样的看法已经深深地烙在当地人的思想之中,险些所有的乡村都以是否有家人出国外洋来权衡一户家庭的身份和职位。

  ?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曾经做过视察,大批福州人奔赴美国主要集中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其中凌驾半数是经由非正式渠道出国,也就是所谓的“偷渡客”。他们在“蛇头”的领导下,一般都是以旅游的方式“正当出境,非法拐道”,通过一些中转国最终抵达美国。

  ?

  Nick清楚地记得,15岁初中刚结业那天,自己便有了去美国的想法。两个月后,怙恃四处筹借到40万元人民币,作为Nick的偷渡用度。从踏上偷渡之路的那天算起,Nick与同行的老乡整整花了7个月零9天才进入美国境内。

  ?

  “我们中间走了十几个国家,有莫桑比克、安哥拉、瑞士、西班牙、英国等等,可以说是绕了泰半个地球才到达美国。”

  Nick说,“像我们这样子的,直接通过签证去美国基本不行能,必须要以第三方国家作为中转站,以旅游的名义在差异的国家飞来飞去,而且许多地方都是呆了一晚上就走,并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美好。”

  ?

  “这种偷渡方式在长乐当地被称为“换人头“。好比他从中国飞到泰国时,用的是本人护照,到了泰国之后,他会换一本假护照飞到另一个国家,如此下去,直到最后飞到美国或美国的领土国家。” Nick说。

  ?

  在这泰半年的路途中,Nick不仅与家人完全失去联系,也曾经因此被关进牢狱。“到了法国时,海关人员发现我的护照是假的,就把我扣留下来,然后一直盘问我有关假护照的问题。为了不被遣送回国,我只能默不作声,拒绝回覆,厥后就被他们关进了牢狱。”

  十几天之后,“蛇头”找到律师,才把他从牢狱保释出来。

  ?

  在福建的偷渡史上,相比另外一些偷渡者来说,Nick是幸运的。1993年5月,一艘名为“金色冒险号”的货轮,搭载着200多名福建籍偷渡客穿越太平洋。在原定计划里,美国方面的接头人将在公海上接载这些偷渡客上岸,不意,那个接头人在华人黑社会“福青帮”的仇杀中死亡。在公海上无助地期待了两周之后,“蛇头”料到接载无望,在一个清晨将船停顿,让偷渡客自己游泳上岸。由于长时间的海上航行,一些偷渡客身体虚弱,再加上有人不会游泳、水温严寒等原因,最终10人溺水身亡。

  ?

  自古以来,福建沿海居民就有出海谋生的传统。有关资料显示,大批福建人移民美国始于1992年,仅第二年便有2万多人通过种种方式偷渡至美国,一直屡禁不止。在长乐地域,村民经历重重磨难到达美国之后,会马上开始带下一批老乡偷渡,他们就以这样的方式,一代代相互引领,在美国形成了闻名外洋的“长乐帮”。

  ?

  “在美国的长乐人不仅相互扶持,他们也会向远在国内的亲友抛出橄榄枝,吸引他们赶赴美国。”林慈飞说,“现在,长乐人在美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移民帮,他们不停以团体迁徙的方式移民到美国,难免令美国政府有些无奈,于是便有了“世界人民怕美国,美国人民怕长乐“的说法。”

  ?

  在美国的华裔群体中,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你会说福州话,就不行能饿死在纽约唐人街的街头。通过偷渡或美国的亲戚的引领到达美国之后,大批长乐人便开始陆续进入纽约唐人街。现在,长乐人已经成为纽约华裔群体中最大的族群,不仅如此,纽约唐人街的东百老汇街已经被称为“福州街”。

  ?

  “许多人看到别人偷渡,也想方设法过来。结果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忏悔也没有用了,只能混一天算一天。”曾在美国《侨报》做过3年记者的张凯说,“这些年偷渡者越来越少了。”

  ?

  在闽江口地域,偷渡客又被称为“万八客”,因为早期偷渡到美国的用度是1万8千美元。厥后,随着偷渡人数的增加,偷渡费也趁势不停涨高,到了2000年前后,已经涨至五六万美元。

  ?

  “这种偷渡移民,用这么多的钱去美国,那他在中国不是能够享受到很好的生活吗?其实并不是这样,这笔钱并不是他们原本就有的,而是通过偷渡移民去获得融资,获得外部对他的人力资本的投资。”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说。

  ?

  “一般来说,10年以后,他就可以到纽约之外开一个餐馆,买房买车,这个时候他就成为老板、成为企业家了。他们十年磨一剑,险些算是翻身了,而且他们的下一代也随着翻身了。”

  “这对于中国的农民来说,不具备普遍性,只有极个此外人才气够这样。你想啊,我们的农民到深圳、BJ去打工,他要获得BJ户口、深圳户口,险些不行能,但是他偷渡到美国去,他就有可能获得绿卡,甚至可以获得美国国籍。”

  ?

  也可以说,偷渡费就相当于一张入场门票,偷渡者们之所以不惜花费巨款买票,目的就是能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

  这个。。。

  在我看来,更像一种豪赌。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赌上一切的一切,只为一个翻盘的时机。

  ?

  没什么对与错吧。

  留下,不容易。离开,也不容易。

  鱼和熊掌不行兼得。

  人生就是这种两难,永远如此。

  Always like this.

  只需说一句,不管是向着何方前行,不管是留下照旧离开,觉得值得,那就去做,就别忏悔。

  三思尔后行。别问结果,只争旦夕。

  ?

  【中餐外卖店在纽约迅速增多,一些业主为了增强竞争力只好延长营业时间,无形中为抢劫犯提供了便利。他们无奈地说:“谁愿意拿生命开玩笑?还不是为了多赚些钱。”

  ?

  在纽约,这些通过种种渠道来到美国的福州人,由于语言不通、债务繁重或是还没取得正当身份,挣的钱一般都放在身上,而且大多数人即便被抢了也不敢声张,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近些年,福州人因送餐而遇害致死的案件不下于10起,这些受害人中,年龄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只有18岁。

  ?

  在美国,岂论怙恃是哪国国籍,只要孩子出生在美国境内,就可以自动获得美国公民身份。而在这些美籍婴儿中,有一部门从出生起就意味着要开始一段长达四五年的“独立生活”,他们就是被送回福建老家的美籍“洋娃娃”。

  ?

  由于没有时间照顾年幼的孩子,一般来说,在纽约唐人街打拼的福州怙恃,都市在孩子出生3~5个月后,委托回老家的亲戚或是通过专门的渠道,将孩子送回老家。虽然,在这之前得先拿到孩子的出生证明,并为他办妥美国护照和中国旅行证。这些几个月大的婴儿蹦ツ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家里,待5岁左右再回到远在美国的怙恃身边。

  ?

  这些“洋娃娃”吃着从美国邮寄回来的奶粉和零食,却十分缺少与怙恃的亲密接触与交流,所以经常对幼儿园的老师极为依恋,有些孩子甚至拉着老师的衣服,叫她们“妈妈”。

  ?

  琯头镇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倪法林说,“洋娃娃”的怙恃远在外洋,为了弥补情感上对孩子的亏欠,只能在物质上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好比连江当地有种黄梅鱼,一斤几十块钱,但是无论价钱多贵,老人们都市买给他们吃。由于老人对孩子过于溺爱,而孩子们回到美国后与怙恃之间又存在着隔膜,很容易导致种种教育问题和家庭问题的泛起。美国华文报纸经常泛起因华人子女不平管教,怙恃对其进行体罚,最终导致监护权被剥夺的报道。

  ?

  通过种种正当或非法渠道从福州进入美国的怙恃们,不惜欠下巨债,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美国,为的只是未来能够光宗耀祖、泽被子女,然而这样的结果不禁让人感应心酸与无奈。】

  ?

  生活就是,千难万险。

  物质是最现实的问题,

  但绝不是唯一的问题。

  ?

  叙利亚难民曾花55天偷渡到英国,如今称能活命简直太幸运

  云上知音

  10-25 18:14

  ?

  【23日晚些时候,一名曾藏身在同类型货车里进入英国的叙利亚难民,果真讲述了相关经历,这引起了媒体注意。

  ?

  据《镜报》10月24日报道,叙利亚男子艾哈迈德·拉希德为了躲避战火,于2015年通过藏身货运卡车等方式进入英国,全程长达55天,他说自己曾在冷藏货运车里待了至少2个小时,虽然幸运地活了下来,但那段经历十分凄惨。

  ?

  他藏身的车厢,有大量冰冻肉类。一旦厢门被从外锁死后,没人会体贴车厢里的人是死是活。拉希德说,他紧紧依偎着同伴,艰难地渡过了数个小时。

  ?

  “两个小时后,有人开始因低温而咳嗽,徐徐地,人们被冻僵。而敲门很可能得不到任何回应。”拉希德说车厢狭窄逼仄,驾驶室的司机基础听不到他们的捶门声。

  ?

  “走私者只管把人放到车厢里面,然后运出去,他不会管我们最终会去到哪里。”拉希德形容人口走私者冷漠无情。

  ?

  凭据他的描述,历程中最难通过的地方是安检严格的法国口岸都市加来。只要过了这个关卡,他们就能坐货轮进入英国,在未知的都市开始新生活。

  ?

  拉希德是一名英语文学专业的结业生,凭借一技之长,他徐徐在英国站稳脚跟,定居下来。

  ?

  这次英国曝出发现39人死于冷藏货车的消息后,拉希德感同身受,并发推文感伤:“这是一场令人心碎的悲剧,这些人是有生命、梦想、希望和理想的人。”

  ?

  同时他又回忆起4年前的经历,他说那些绝望的尖叫声似乎就在耳边。

  ?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跟我在一起的人的眼神,那里没有空气、阳光,只有死亡的气味。此时现在,我意识到我能在世是何等幸运。”】

  一线生机,加了个引号。

  是因为,背井离乡,并不是必须要做出的选择。

  飞蛾扑火啊。

  这些人,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去实验。

  不管值不值得,先祝好运吧。

  (有个影戏叫《一线声机》)

  ?

  福建的、越南的和叙利亚的,情况还不太一样。

  叙利亚那个是某些大国加入炮制的人为灾难,如果不离开,可能真的只有死路一条。

  ?

  一方面。战乱,未曾止息。

  另一方面。

  即便看起来是宁静的,也依然遍布没有硝烟的战争。

  人类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

  打开浏览器的时候偶然发现『小梁讲影戏』解说的短片,『幸福』。

  主角是一只老鼠,从乡下进城里。

  迷失与找寻自我。

  和偷渡,有点像。

市丸银的微笑

各人晚安(??ω?)ノ(._.`)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