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夜与燕

③梦醒时飘雪

夜与燕 市丸银的微笑 1882 2020-01-09 22:26:06

  (1.9)

  这几天又犯懒了。

  种种懒、想长眠。

  ?

  倒叙。

  说起来,『雪中行』是④,④前面是②。

  少了一个③,各人都没注意到嘛。

  照旧以为我写错了序号。

  ?

  (1.5)一觉醒来,反而觉得疲惫。

  一是昨天取了两箱快递,二是。。梦里打了很久的怪兽。

  ?

  唔姆。

  梦的内容已经忘得差不多。

  或许都是些荒唐的非现实情节。

  不知取材于什么原型。

  ?

  拉开窗帘,窗外银装素裹。

  这边儿,见不到家乡的树挂。

  有的只是雪,下不大的雪。

  还经常。。边下边融。

  ?

  出门,凭栏而望。

  竟是现在进行时(snowing)。

  悄无声息、自由落体。

  ?

  是绵绵的、软软的雪。

  不是北方的鹅毛大雪。

  嗯,无须比力,各有千秋。

  ?

  实际上,昨天有推送暴雪蓝色预警。

  Seriously,完全没当回事儿。

  这里会下暴雪?Kidding me.

  住了多年,没见过暴雪。

  刚又说,强降雪,高速公路全线关闭。

  ?

  “部门地域可达十毫米。”

  啊。

  这么一瞬间,突然懂了。

  ?

  我见过接近一米深的大雪。

  第二天一早推不开门,只能开窗从雪里“游”出去。

  操场全关闭,嘚瑟嘚瑟跳进操场,“跑”了泰半圈,又灰溜溜的爬出来。

  (想到一个词,drag.)

  学校专门雇铲车来铲雪。

  ?

  对于这样的我,说十毫米的雪是强降雪,我肯定不会认真。

  甚至忍不住想笑。

  可新闻里,就这么写的啊。

  问题出在哪里呢。

  谁错了?

  ?

  『1.9增补:这里本就存在歧义。

  降雨量/降雪量,是气象等领域里的名词。

  那天写的时候吧,没反映过来。

  ?

  【雪量(snowfall)是凭据气象视察者,用一定尺度的容器,将收集到的雪融化后丈量出的量度。气象上对于雪量有严格的规范。如同降雨量一样,是指一定时间内所降的雪量,有24小时和12小时的差异尺度。在天气预报中通常是预报白昼或夜间的天气,这主要是指12小时的降水量。

  ?

  降雪量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与积雪厚度可凭据1:15的比例换算。如此盘算,97.7毫米降雪量约为1.5米厚的积雪。】

  ?

  刚看到降雪量10mm的时候在想,这不是一厘米厚么。

  雪厚10mm和10cm,绝对是无知闹了笑话。

  知识性错误。

  虽然,就结果来看,原来的文字并不需要做出什么改动。

  这雪,充其量只能算是这边儿的“强降雪”。

  ?

  说到降雪数据。

  记得有人专门纪录这些来着。

  厥后专家说这人纪录的很棒,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

  谁都没错。

  提到思想看法,最神奇之处就在于,截然相反的看法,也可以都是对的。

  因为,各人量化一切的尺度本就差异。

  ?

  生活在差异情况中,是如此。

  好比战争与宁静。

  这并不是什么宁静年代,只是我们的国家远离战乱,仅此而已。

  ?

  生活在同一个情况中,也是如此。

  这个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庞大。

  关于个体的唯一无二性,至今搞不清源头。

  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

  入乡随俗。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老实说,并不喜欢这句话。

  现在引用这句,把do都改成think,许多几何了。

  ?

  Please note:

  可以持有固有思维,可以追求“放诸四海而皆准”;

  但不能先入为主、不假思索的套用到另一个情况里。

  ?

  这里想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学习,是一个由有限通往无限的通道。

  ?

  读读古今中外,或去差异的地方看看,会发现:一切看法、界说都是相对的。

  没有什么一成稳定,没有什么绝对的是非黑白。

  ?

  情况在变化,人也在变化。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最大的桎梏,也是自己。

  内心的局限,将陪同人的一生。

  ?

  也许,最大的知,就是认可自己乃至人类的渺小和无知。

  永远不要觉得什么都懂了。

  觉得什么都懂了,就会固步自封。

  “满招损,谦受益。”

  想到韩愈《师说》。

  ?

  说到南方北方。

  地理上是秦岭淮河一线来划分吧。

  向来不喜(欢)以约定俗成为尺度。

  在我眼里,居住过的山东山西,只能算是:中部地域。

  即即是家乡,也只是在中国的北方。

  (有时会憧憬极地的生活。

  永远不必担忧雪会消融。)

  ?

  这雪,似乎是刚刚下的。

  薄薄一层,且无脚印。

  让人不忍心踩上去。

  ?

  无人踏足之境。

  No one has ever set foot on.

  ?

  突然想起,那年在校园里看到树上的花恣意的绽放。

  那花,开在栏杆外。

  枝条似乎结了果实一般,伸展又微垂着。

  “一枝红杏出墙来。”

  ?

  想走近前去闻花香,却不能:

  栏杆外,是一片自然生长的青草地(非草坪)。

  “应怜屐齿印苍苔。”

  ?

  那草地和树所在的地面,是有高度差的。

  若果真站在草地上看花,也将是纯然的仰望吧。

  或许,有可能触及。

  如刚刚所言,开满花的枝条,低垂。

  虚怀若谷。

  ?

  栏杆里侧,是一片树林。

  林中姹紫嫣红,可不知为何、未曾驻足。

  ?

  我在想。

  那栏杆,那草地,那高度差,和那栏杆处开花的树,这些加起来,才组成一幅完整的图景。

  相得益彰、缺一不行。

  ?

  而这一切,应只是偶然、偶遇。

  可能正因为如此,才显得特别。

  如是人工雕琢、刻意为之,那就少了点什么。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Take a walk。

  阳灼烁媚的时候,出门走走。

  漫天飘雪的时候,出门瞅瞅。

  ?

  (1.6)

  晚些时候,蓝色预警变换成橙色预警。

  望向窗外。

  这雪,似乎永远也不会停下来似的。

市丸银的微笑

不“推敲”了,就这样吧。   各人晚安美梦(????)??ヾ(?ω?。)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