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言情

莫斯科的浪漫故事

第267章 高加索和车臣(中)

莫斯科的浪漫故事 薇涅拉 1638 2020-08-28 11:45:05

  格鲁吉亚三王国之一的卡特利-卡赫季王国于1783年与俄国签订格鲁吉亚夫斯克条约(或以俄方称格奥尔基夫斯克条约),希拉克略二世认可俄罗斯帝国对格鲁吉亚之宗主权,而俄国则资助格鲁吉亚之统一,令俄国有时机将势力规模拓展至高加索全境。

  此时高加索地域由格利高里·波将金主导下军事管制,在吞并克里米亚汗国后,交由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接管,俄军只是广建碉堡,容许山民半自治,并不进行任何军事行动。

  1785年,因高加索总督区建设,苏沃洛夫撤军。

  毛拉谢赫曼苏尔乘概率众起事,以其穆里德派信众为招呼,在奥斯曼帝国支援下,对俄国进行吉哈德(圣战),并在苏扎战役中击败俄军,但因武器过于落后,无法攻陷俄国棱堡。唯一著名的战绩仅为俘虏彼得·伊万诺维奇·巴格拉季昂,其后连战连败,沦为贼匪。在第六次俄土战争中加入奥斯曼帝国,被伊凡·古杜维奇在1791年率军攻灭,此时穆里德派已融入车臣社会之中。

  19世纪初,亚历山大一世在百日王朝被消灭后,对北高加索进行征服行动,并于1829年引发全面战争,是为高加索战争。

  伊玛目加齐?穆罕默德在高加索战争中为了反抗俄国,组成车臣尼亚(日后的高加索伊玛目国),是车臣国家之始。

  全国战争开始后,双方相互屠杀,双方战争手段日渐激进和血腥。

  1845年,在伊玛目沙米尔的领导下,伊玛目国达致最大领土,直接接触俄国本土,后被俄国大规模发动击破。

  在1859年伊玛目国灭亡后,车臣地域便并入帝俄国界。被征服后的车臣地域多有暴乱,因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巴米亚京斯基元帅平定,乐成于1860年建设政权。

  1867年,俄国对车臣人开始大规模施行暴政,激起大规模反抗,车臣地域复乱。

  1875年,亚历山大·帕夫诺维奇·斯维斯图诺夫率兵至车臣大规模屠杀,令车臣人分化结婚俄和抗俄两大派别。

  1877年车臣及达吉斯坦起义后,抗俄之车臣人近乎灭绝。因获得特赦,大部门抗俄之车臣人投降,车臣人再度统一。

  1881年开始工业化,车臣地域基本稳定,未曾再现大规模暴乱。

  十月革命之后,车臣继续留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里。

  苏联建设后的1922年11月30日,建设车臣自治州,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34年1月15日和同属俄罗斯联邦的印古什自治州合并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州。

  1936年12月5日斯大林人为地把车臣-印古什地域疏散出来单独建设了一个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由于在二战中,部门车臣人试图与德国军队相助谋求独立,1944年,在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相助为由,将险些整个车臣民族强行迁出家园。

  其时有38.7万多车臣人被驱逐到中亚哈萨克和西伯利亚境内,并撤消了车臣的自治共和国职位。

  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允许车臣人回归,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刚刚得以恢复。

  1989年后,苏联局势急剧动荡,民族疏散势力在车臣、印古什和北奥塞梯等高加索地域严重膨胀,车臣和北奥塞梯等自治共和国的均有流血冲突发生。

  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联邦的不少成员,特别是外高加索地域的共和国,都希望像邻近的亚美尼亚或格鲁吉亚一样享有独立的职位。加上已往在前苏联年代里,一直受到压迫,造成车臣人要求独立和反俄罗斯的旺盛心态。

  1991年11月,时任车臣共和国总统的杜达耶夫发表了独立宣言,可是得不到俄罗斯的认可。

  1992年12月10日,印古什共和国与车臣共和国离开。

  1994年12月,俄罗斯政府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总统叶利钦指派俄军放肆攻打车臣,但是车臣武装一直拒绝放下武器,致使这场内战连续了20个月之久。

  1996年4月,杜达耶夫在这场战争中被打死。之后,双方的冲突一直没有平息。

  1996年底,在车臣武装在俄境内先后制造两起重大劫持人质事件后,告竣宁静意向。

  1997年1月,俄军撤出车臣。阿·马斯哈多夫当选车臣共和国总统后,仍然坚持车臣是“独立国家“。

  1997年5月,俄联邦与车臣签署宁静与相互关系原则条约。但是,车臣领导人始终未放弃其“独立“主张。

  1999年7月4日,沙米利·巴萨耶夫指挥5000人的武装队伍偷袭了俄内务队伍哨所。导致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