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生活

幸福巷37号

第十八章

幸福巷37号 寐人雨 2753 2020-08-28 20:28:00

    正月十六,吴彦明就开学了。

  学校对高二结业班抓得很紧,开学第一天,学校就组织结业班开会,给即将加入高考的结业生鼓劲儿打气。

  吴彦明所在的第一中学含初中和高中,这年的结业班一共四个,一个班五十人左右。

  吴彦明在高二一班,陈唯依在高二二班。

  吴彦明和其他同学情况差不多,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险些就是玩儿,在学习上没太上过心使过劲儿。

  在吴彦明升入高一后,第一中学新换了一位校长和一位教导主任。

  常校长一上任就开始狠抓教育,特别是针对结业班,每天他都市严肃地走进结业班监视学习,他话很少,但学生们看见常校长黑板一样的脸都有些怵他。

  教导主任马老师,对迟到的学生绝不容情,手里的一根棍子定要打到他这辈子再不敢迟到。

  在常校长和马主任极为严格的治理下,第一中学开始重整学风。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第一中学就考出了很不错的结果,在全县名声大震。

  吴彦明从小最大的特点就是听话,在家听尊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老师不许迟到,他绝不敢迟到一秒钟;老师让下午三点交作业,他绝不敢多拖延到三点零一分。

  吴彦明牢记常校长的教导:人生最要害的就那几步,如果你走对了,人生今后大差异。高考就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一步,为此要拼尽全力。

  学校有良师严师,吴彦明听话的特点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从高一开始,吴彦明就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努力上进,听老师的话把高考作为人生的最大目标,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吴彦明的学习结果在班里一路领先。

  为了能让这一届考生考出更好的结果,为了镇上能多出几个大学生,结业班的老师们呕心沥血地支付着。

  有了上一年的高考经验,常校长和结业班的老师都认识到,学生必须通过多做题才气拿到好的结果。课本知识有限,远不够应付高考,常校长领导结业班的老师进一步潜心研究高考题,编各科温习资料,手抄或刻蜡纸,然后发给学生们温习练习。可是,光靠老师们自己出题有一定的局限性,照旧得找正规的编印成套的质料。

  常校长想到了镇上的新华书店,不外他去了几趟都无果。

  “常校长,你这几天老来转悠,到底想要什么书啊?”新华书店的卖力人老纪认识常校长。

  常校长扶扶厚重的镜片,眼睛扫过柜台里的一排排小人书,“嗯,想看看你这儿有没有关于高考的温习资料,成套的,各科都有的,温习题多的那种。”

  “哦,高考的书?”老纪摇头,“还真没有你要的那样的。”

  “嗯,书店能不能进点儿那样的书?”常校长望向老纪。

  老纪笑了笑,“那种高考的书,我也见过一套不错的,可价钱,不是太自制。”

  常校长沉了沉气,“嗯。”他明白,老纪说的不太自制应该是很是贵的意思。书店进来那样的书,担忧卖不掉。

  常校长的目光再次扫过柜台里一排排小人书,这是孩子们看的最多的书、最喜欢的书,价钱自制、内容有趣。小人书悦目,可小人书不能给他的学生带来好结果,于学习于高考无益。他禁止学生带小人书到学校,他在不少学生的书包里搜出来过小人书,全部没收,谁要敢在课堂上看小人书那更是严加处罚。

  常校长抬眼,目光依次从马恩列毛四位伟人画像上掠过,尔后迈步出了书店。

  老纪望着常校长的配景,发了一会儿呆。

  三月一号,学校都开学了。

  吴彦章和吴彦军也进入了学习正轨。

  备战高考,吴彦明很早就起来学习了。

  吴彦明在厅里默书。

  吴彦军起来了。

  “三儿,起这么早干吗?”

  “今天轮到我值日,我得去生炉子。”

  “哦,那你把馒头拿着吧。”

  炉子上烤着馒头,吴彦军抓了一个放进书包。

  姥爷也起床了。

  “姥爷,你起来得正好。”吴彦军笑,“姥爷把我送到胡同口吧。”

  吴彦明笑,“自己不敢去呀?我送你吧。”

  “你看书吧,我去送三儿吧。”姥爷穿好衣服,“走吧,我顺带出去走走。”

  姥爷开了院门的锁,带着吴彦军出了门。

  黎明前胡同里静悄悄的,能听到的只有爷俩脚下的声响。

  借着点点星光,吴彦军尽力分辨着周围的一切,奇形怪状的鬼魅影子总飘忽在他的眼前。不知谁家的墙上有工具发出一声怪叫,吓得他抱紧了姥爷的胳膊。

  姥爷夹紧了胳膊笑了笑,道:“那是白有财家的猫。”

  吴彦军没敢说话,紧张地竖起耳朵,又是一声怪叫,不外这次听着没适才那么瘆人了,这声音像是猫的叫声。

  “猫的叫声怎么是这样的?”吴彦军小声问了一句。

  “春天了,猫在嚎春。”

  “哦。”

  吴彦军头一次知道猫嚎春的声音如此可怕。白有财家的猫他经常看见,很灵巧的一只黑猫,他无法把这恐怖的叫声与那只可爱的猫联系在一起。

  吴彦军白昼走过胡同的时候没觉得胡同这么长。现在他觉得走了好一会儿才走出胡同。拐出胡同,街上的人就多了。吴彦军的心情放松了下来,手也松开了姥爷。

  “姥爷,你回去吧。”吴彦军道:“我自己去学校就行了。”

  “姥爷送你吧。”姥爷不放心,离太阳出来另有一会儿呢,三儿最怕的就是黑。

  “没事儿,姥爷,大街上人多,我自己就行了。”

  姥爷笑,“姥爷送你吧,我正好也想遛遛弯。”

  “不用了,姥爷,我得快点儿去了。”吴彦军没等姥爷再说话就跑了,他心里惦念着生炉子的事呢。

  这是吴彦军第二次卖力生炉子,他巴不得天天值日,他最喜欢生炉子,因为能玩儿火。在家里,生炉子的活儿一般都是姥爷和爸卖力,有时候哥哥们也上手,他想生炉子都轮不到他,想玩儿火也没时机。这两次值日圆了他玩儿火的心愿。

  吴尚荣醒来的时候,发现大儿子早已经起床了。他一边整理大儿子的床铺一边欣慰地笑笑,嗯,看来这小子真为高考上心了。行啊,只要他自己上心就好,他肯支付努力就好。大儿子听话,在学习上从来没让当怙恃的操过心。

  吴尚荣整理好床铺,坐在床上穿鞋。

  大儿子要能考上了大学,那我们老吴家就真的光宗耀祖了。

  当年吴尚荣的父亲就对他和弟弟寄予了厚望,所以给他起名叫吴尚荣,给弟弟起名叫吴尚耀,就是希望他们哥俩能荣耀吴家家门。吴尚荣和吴尚耀也争气,他们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哥俩从村子里考学进了县城,厥后一家人都从村子里搬到了镇上。全村人都羡慕他们家。

  如果吴彦明今年能考上大学,吴家出一个大学生,那……

  吴尚荣想着想着,不自觉得心情激动起来。

  待吴尚荣出了屋子,两个儿子已经出门了。

  姥爷送了吴彦军,转了一会儿就回家了,在院子里收拾工具。

  张丽娥的产假也结束了,她得上班了。

  “妈,那我就走了啊。”

  “放心吧。”姥姥道:“你放心上你的班,到时间我就把孩子抱已往。”

  “行。”

  张丽娥的校领导看得很严,中间不许回家,就算是给孩子喂奶这样的理由也不行。她和姥姥只能接纳这个措施,到张丽娥大课间的时候,姥姥就把孩子抱到学校门口,门口有个角落比力隐蔽,在那儿给孩子喂点儿奶。三个儿子都是这么迁就过来的,四丫也这么迁就着喂。

  吴尚荣吃了半个馒头,先出门了。

  张丽娥也出门了。

  家里只剩下姥姥姥爷和四丫了。

  姥爷坐在东炕头,依旧翻着他那本《三国演义》。

  姥姥坐在西炕头,瞅着熟睡中的吴四丫。

  两人没话。

  范婶走到吴家窗户外,望了望吴四丫。

  姥姥笑着招手,让范婶进来。

  姥爷也招呼范婶进来。

  范婶笑着摇摇头,说不进去了。

  范婶走了。

  姥爷继续捧着书看三国。

  姥姥继续看着四丫的小脸蛋。

  依旧无话。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