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生活

黄土地上的人们

第三十七章

黄土地上的人们 和一宣 2012 2020-12-05 19:01:41

  虽然心里没底,但是手里没钱,再说那些胆大的已经赚了钱买上了新自行车,好比开砖瓦窑的马本亮据说已经存了几千块钱!那还了得!别说现在没有有这样的实力,就算是以前的田主老财的手里也没存过这么多的钱!

  马本亮简直是富了。在长兴村算不上“首富”应该也能排在前三名,当医生的袁亮据说是很有钱的,不外这家伙很“低调”,穿的衣服布丁摞布丁,鞋子也是捡别人的,有人说这叫“真人不露相”,也有人说这是另外一种炫耀,不管怎么说,袁亮家的生活质量确实是比一般人家里好,这是许多正巧碰见袁亮家的“盛宴”的人说的。

  村里人都说吴丽红有福气。她随着高峻卫的时候高峻卫整天像伺候祖宗一样伺候着她,现在,马本亮又是把她捧在手心里,这样的好运气不是谁都有的。

  敢干的人改善了家庭,张望的人就坐不住了。眼看着马本亮的砖瓦窑红红火火,来拉砖的拖拉机一辆接着一辆,说不眼红那是假的,谁不希望手头上宽松?谁不愿意想买啥就买啥?

  有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可是朝着哪个偏向努力呢?

  在农村出人头地的时机不外乎这么几个,一个是通过上学走出农村,这个出路不外是刚适才开始的,以前哪有这样的好事?就算是有人上了大学也是通过推荐上的,不是通过考试。现在,国家把高考拿了出来,起码,这是一个相对公正的时机;另一个是投军,可是兵不是随便当的,要通过体检,最好是有点文化,农村人有几个有文化的?能认识自己的名字已经很不错了,不外人们整天加入劳动,虽然吃的欠好,但身体却是强壮的很,所以体检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真正的阻碍是来自于亲人的阻拦,他们认为投军就要上战场,上战场多危险!?所以他们就会哭着喊着的不让自己的亲人去,唯恐亲人“一去不返”。

  马本亮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他原来已经穿上了军装,可是他的两个姐姐死活的拉着他不让他走,最后马本亮只能无奈的脱下军装,换回了他的衣裳。

  现在,每当喝了酒,马本亮想起这件事照旧会“埋怨”他的两个姐姐:“要不是你们俩我现在可能已经成大官了!”

  “要不是我们俩你哪里能有这两个生动可爱的孩子?”他的姐姐绝不示弱,吴丽红抿着嘴笑,马本亮吃了憋,就把“矛头”瞄准了吴丽红:“你笑啥?我要是当了大官你就能吃香的喝辣的了!”

  “你当了大官还能要我?——我现在就吃香的喝辣的,不用你当大官!”

  马本亮看着吴丽红怀里的孩子,一口喝干了杯子里的酒:“说的对!老婆!老婆孩子热炕头,有酒有肉有混头就是最好的生活!”

  人就是这样,总觉得如果做了未做的事可能会怎么样怎么样,很少有人完全正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马本亮已经是长兴村的“致富能手”,就连高峻春都觉得自己应该向他学习,他甚至也找了一块地想建一个砖瓦窑,厥后觉得不大合适就放弃了,不外,村北头的那个苹果园里面的杨树都长大了,按说这是团体工业,可是现在哪里另有“团体”?每小我私家都忙着自己的事情,都体贴着自己家里的土地,谁还在意啥是“团体”?

  高峻春找来了收树的人——他没敢明白昼的让人家来,天黑了才开始杀树,他们忙了一个晚上才把几百棵杨树杀完,并连夜拉走了。

  第二天上地里干活的人们发现苹果园的树没了,急遽去找高峻春,高峻春故作惊讶的跳了起来:“你说啥?啥没了?”

  “咱苹果园里的杨树被人偷了!”

  “啊?谁那么斗胆!走,快去看看!”高峻春一溜小跑着向苹果园的偏向冲,陈诉的人也紧紧的跟在后面。

  树简直是“没了”。高峻春跺着脚不停的骂,心里却自得的很——钱在昨天晚上就揣进他的口袋里了,既然干买卖不合适那就只能这样“赚钱”了……

  有人建议去公安报案,高峻春急遽拦住了他:“别!这件事不能张扬,俗话说家丑不行外扬,咱丢不起这个脸!——我想法视察,你们就不用费心了!”

  大队书记的话在村里就是“圣旨”,既然他这样说了,人们也就不再管了。

  高峻春也松了一口气。

  一开始人们都在议论这件事,时间一长人们忙着自己的事情就没有人再体贴这件事了。高峻春也算是彻底放了心。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高峻春尝到了甜头,自然就把眼睛盯在了“能卖则卖”的工具上。

  树长得太慢,卖了这一茬下一茬还不知道在哪里,到那个时候他照旧不是书记谁也说禁绝,要卖就卖“快”的,卖了还能再卖的。

  高峻春想起了村里的学校。

  可以把现在的学校卖了,然后集资再建一个,这样一来卖学校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建学校的钱又不用自己掏,多好!

  计划好了,高峻春就放出了风:鉴于老学校已经破烂不堪,村里决定把学校卖掉,然后在重新选地方盖新的,此话一出,那些孩子已经长大还没有地方盖屋子的人们便纷纷去找高峻春,希望能给他一个地方,高峻春用了很常见却效果甚好的要领:比价,谁出的价高就给谁,这样一来,人们便在晚上偷偷的去高峻春家里“送礼”,他就像那些律师,吃了“被告吃原告”,光礼金就收了不少,学校还没卖他的兜里已经装满钱了。

  在农村,学校一直是“神圣”的地方,能在这样的地方盖屋子是“千载难逢”的时机,所以人们才争先恐后的抢,但学校的面积究竟就那些,给了张三就不能给李四,高峻春收了东家的钱也收了西家的钱,他又不想再掏出来,怎么办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