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生活

黄土地上的人们

笫四十三章

黄土地上的人们 和一宣 2032 2020-12-23 17:35:58

  刘秀芳急急遽的往油坊里赶,可是油坊大门紧闭,她又不敢使劲拍打,只能回家。

  王巧娟一夜未归,刘秀芳也一夜未眠。

  许多原理说起来似乎都是正确的,好比关于孝顺的话题。人们常说一小我私家对他的怙恃怎么样他的孩子未来也会对他怎么样,事实真的如此吗?

  郑新义的“回归”着实让高峻春头疼。做为目前村里最年轻的党员,郑新义是极有可能争夺书记的职位的。他必须要做点事情,肯定不能坐以待毙。

  郑新义家今天热闹特殊。他宴请本家的所有人用饭,酒席就摆了三桌。郑家在长兴村不是“大门大户”,就他们一家姓郑,郑新义的爷爷那辈兄弟两个,父辈兄弟五个,到了他这辈是兄弟六个,人虽然也不少,但比起上千人的高氏家族和几百人的徐氏家族,他们就显得很“弱小”了。然而,强大不是用人数来界说的,能称得上强大的从来只有脑子和韧性。杨沙村的现任书记叫周兴路,他们家在杨沙仅此一户,比起人多势众的杨氏家族那是小的十分可怜的,他们村的原书记姓杨,在这一届换届选举之前,杨家人曾手持棍棒威胁周兴路“看清形势,审时度势”,周兴路不亢不卑,杨家人震怒,一群人把周兴路揍了个半死,周兴路一声不吭,只是死死的盯着他们,这群人畏惧了,落荒而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杨家人没能阻止周兴路上任,而周兴路亦没有攻击抨击他们。杨家的后生们以为周兴路怕了他们,于是在村里横行犷悍,没过多久便被公安抓进了牢狱,杨家人这才慌了神,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周兴路的“手段”,老书记亲自登门,恳求周兴路“高抬贵手”,周兴路顺水推舟,携全村村民的“联名请愿书”“救出”了身陷囹圄的杨家后生,从那以后杨家人对周兴路“衷心拥护”,周兴路的“仕途”便变得通畅起来。

  高峻春的脑子很好用,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也知道近几年村民对他的意见很大,要不是徐敏给他坐镇,他恐怕早就下台了,况且,村里的“能人”有的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也许多,他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如今,郑新义回来了。

  高峻春决定去探探郑新义的口风。不管他是什么想法,知道了之后就可以提前做准备,不管能不能“打败”他总要有个准备。主意已定,高峻春提了两瓶酒直奔郑新义家。

  “什么风把咱们的书记吹来啦?快请座,快请座!”郑新义的老爹看见高峻春,热情的让座,在里屋的郑新义听见他爹的话赶忙走了出来。

  “哎呦,高书记,您怎么来了?”

  “你看,兄弟见外了不是?”高峻春一边说着,一边把酒放在桌子上。

  “来就来呗,还带工具干啥?——义他娘,赶忙弄几个菜,我跟大春兄弟喝一杯!”

  郑新义他娘应了一声。

  “嫂子,别忙活了!我坐坐就走!”

  “来都来了就喝一杯吧——在队伍上不让喝酒,我是快憋疯了!”郑新义给高峻春倒了一杯茶。

  “那就敬重不如从命了!”高峻春端起茶抿了一口:“好茶!兄弟,这茶是你从队伍上带回来的吧?”

  “大春哥真是厉害!”郑新义竖起大拇哥:“这是我复员回来的时候福建的一个战友送给我的!”

  “战友情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怙恃兄弟姐妹之外的最好的情感了!”高峻春“动情”的说道,他的眼里泛着泪光。

  “我记得大春哥应该也是当过兵的吧?”

  “是啊——我们那个时候投军最苦了……”高峻春似乎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中:“不外,我这辈子最值得回忆的也是投军的岁月……”

  “是啊——”郑新义似乎也陷入了回忆中……

  “来,大春兄弟,请上座!”

  “那哪行呢?我年龄小,可不行!”高峻春连连摆手,郑新义走过来拉住了高峻春的手:“大春哥,你要是不坐在那个位置我们咋坐呀?来吧,哥,你跟我爹都坐上座,我伺候局……”

  “那……那就敬重不如从命了——”

  郑新义母亲的手艺真不错,她炒的几个菜火候掌握的恰到利益,吃进嘴里特香。

  “嫂子的手艺真是太好了!不开饭馆真是可惜了!”高峻春边吃边赞叹,看他吃工具的样子应该说的是真心话。

  “我觉得大春哥的这个提议不错!娘,您想开饭馆吗?想开的话我给您投钱!”

  “我哪行啊?”

  “怎么不行?您只管做菜,其他的不用费心……”

  长兴村四周还真没有饭馆。一个是人们手里没有钱,下饭馆的可能性不大,二是没有人敢吃“螃蟹”,万一不挣钱或者突然来了什么运动,投的钱就吊水漂了。

  可郑新义不这么想。他认为人们的生活总会慢慢的好起来,宴请来宾不会一直局限于家里,“下馆子”才是未来的趋势,人们会越来越注重面子,下馆子就是长面的一种方式。

  高峻春没探出郑新义的“计划”,却在无意中给郑家“指点”了一条“明路”,如果郑新义真的干这个饭馆,那他就应该不会去当书记了,回去的路上,高峻春兴奋的哼起了小曲,他为自己的“智慧才智”兴奋坏了!

  郑新义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他认为高峻春的提议很是好,于是就去找合适的地方了。他骑着自行车围着长兴村转了一圈,觉得村子北头的位置最合适,这个地方虽然目前只是一片荒地,但荒地前面的这条路却是横贯几个村子的“交通要道”,来来往往的人们都是流动的“广告”。

  看好了位置,郑新义便去了高峻春家。

  高峻春自然是兴奋的。

  没费多大劲,郑新义就拿到了一块地。打坯,砌墙,十天的时光五间屋子就盖起来了,郑新义自己做了一个招牌——就是在一块木板上刻了字,然后又用红漆涂了笔画。

  “郑家小厨……名字不错!”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