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生活

黄土地上的人们

第四十五章

黄土地上的人们 和一宣 36 2021-01-22 12:57:49

  “人家就是来看菜的呀……”徐芳被母亲“训斥”的一愣,随即“委屈”的说道。

  “这都几点了?一会就要用饭了!——他爹,去村里代销社割点肉,让小……”

  “小郑——”徐芳实时“增补”。

  “对,小郑!今天中午留小郑在家里用饭……”王巧玲的脸上满是笑意,她示意徐芳赶忙给郑新义倒茶,徐彦林的脸上依然照旧“乌云密布”。

  “她爹,黑着脸干啥?还不赶忙的陪小郑品茗!”王巧玲的话就像“圣旨”,徐彦林虽然极不情愿,可是却没有丝毫措施。

  “婶子,不用忙活——叔,品茗!”郑新义拿起茶壶划分给徐彦林和王巧玲倒上,又端着茶杯递到了王巧玲的跟前。

  “这孩子多会来事!——你也品茗——我去厨屋里做饭,中午不能走了,啊……”

  “婶子,那多欠美意思嗄!——我什么也没带……”

  “带工具干啥?那不就见外了吗?——你先坐着,我做饭很快的!”

  其实郑新义原本是个很腼腆的人,不爱说话,一张嘴就脸红。经过队伍上的磨练,他就像彻底变了一小我私家,脸皮厚了,话多了,甚至都有点淘气了。

  郑新义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随心所欲”,徐芳看着喜欢,王巧玲也喜欢,就是徐彦林生闷气:这小子,头一回来别人家,竟然如此的不拿自己当外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才是这家的主人!徐彦林喝着闷酒,不大会就上头了。

  “你今天是咋了?”王巧玲见徐彦林不大对劲,就敦促他去休息:“老徐,你去炕上躺着吧……”

  “我酒还没喝完呢,为啥躺炕上?”徐彦林瞪着眼,声音很大。

  “今儿小郑在,我不跟你盘算,现在,你老老实实的去炕上躺着,如果因为你而让小郑觉得咱家的人欠好,你知道结果的。”王巧玲说话的时候语速缓慢,音量调的也很低,似乎并没有什么威力,可徐彦林像是被下了蛊一样“迅速”的“消失”了,纷歧会里屋里就传来了鼾声。

  “阿姨,厉害嗄!”郑新义惊奇的朝王巧玲竖大拇指,徐芳在一旁偷偷的笑。

  “你叔平时酒量挺好,不知道今儿是咋了……”

  “自家的宝物领回来一个跟他抢宝物的人,谁能兴奋嗄?——是吧,芳?”郑新义淘气的冲徐芳眨眼,徐芳的脸腾地红了!她没想到郑新义说的这么直白,尽管她的心里十分喜欢他这样说。

  王巧玲也稍微的愣了愣神,这小子还真斗胆。

  用饭是手段,相互了解才是目的,一顿饭吃完,他们相互都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郑新义和徐芳对相互的好感也上升了一大截。

  恋爱就是这样的。从第一眼的“惊艳”开始,只要稍微的进一步增进,恋爱的火便熊熊燃烧起来!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朴的多了。郑新义的饭馆的生意逐渐的好了起来——他联系了几个村的领导以及镇政府,拉来了许多牢固的恒久的客户,虽然他们都是一年结一次账,但郑新义很是“接待”——原来他们的实际用度是五千,结账的时候郑新义会跟他们要八千,多出的三千郑新义拿出两千“打点”,这样就一举两得。客户与自己有了“休戚与共”的利益关系,自然捆绑的就更结实。

  徐芳卖完了菜就来饭馆资助。没过多久,徐芳的手艺似乎要凌驾未来的婆婆,喜得郑新义的娘整天合不拢嘴。

  亲事自然提上了日程。

  郑新义想把婚礼搞得热热闹闹的。他详细的列举了要邀请的来宾名单,光他的朋友和战友就有一百多个!可徐芳想办得简朴点,她认为婚礼不外是个形式,最重要的照旧两小我私家未来过得好欠好,郑新义搂住她的肩膀:“亲爱的,咱俩这辈子就结这一次婚,办得太寒酸了我心里不舒服……”

  徐芳紧紧的抱着郑新义的腰,脸红的像熟透了的苹果:“我喜欢你说的前半句……那就依你吧……”

  两小我私家的婚礼如期举行。郑新义的战友们开来了九辆吉普车,意为“长恒久久”,徐芳的娘家人哪里见过如此气派的阵式,又羡慕又好奇,他们围着车左看右看,在获得充许后雀跃的爬进驾驶室里,东摸西看,宛如“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

  婚礼是喜庆和热闹的。它只是新生活的开始,两个原来绝不相干的人睡在了一个屋里,一张床上,且“赤诚相见”,这是何等美妙的事情啊!

  郑新义的细心和对老婆的好正充实的在新生活中淋漓尽致的“体现”,有时候都让徐芳觉得欠美意思了:睡前,郑新义一定要给徐芳洗脚,他用手试好了水温,帮徐芳脱了鞋子袜子,把她的脚轻轻地放进盆里。

  “水不热吧?”

  “嗯!正好!”

  郑新义轻轻地搓着徐芳的脚踝,脚背,脚后跟,在确认了没有“丟三落四”之后开始搓脚底,徐芳觉得痒,便“格格”的笑了起来。

  “你的笑声真好听……”

  “你也累了一天了,我也给你洗洗脚吧?”

  “男人皮糙肉厚,没事!”

  徐芳搂住郑新义的头,在他额头上轻轻的吻了一下,郑新义闭上眼,陶醉的说道:“媳妇的这一吻让我的疲劳一扫而空!让我觉得为媳妇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饭馆的生意也好了起来。徐芳不再去集市上卖菜了,她在厨房里帮婆婆洗菜,切菜,顺便随着婆婆学习,来了客人,她又成了服务员,给客人端茶倒水,上菜拿酒。

  郑新义的父辈的婚姻是“媒妁之言,怙恃之命”,他们信奉的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所以无论怎样他们都是一家人,从来不会有“分道扬镳”的想法。郑新义这一代的婚姻,已经开始跳出了原来的圈子,虽然仍有人照旧依靠“媒妁之言”,但自由恋爱的“东风”已经刮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种方式,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遇到的都是“贤良淑德”,但是“恋爱”的甜蜜留在了田间地头,房前屋后……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