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清穿之幼清

第51章 好运道

清穿之幼清 凉城心不凉 2270 2021-08-02 22:14:38

  梁九功笑着进来,开口便道:“奴才见过太皇太后,见过太后。”

  太皇太后开口:“免礼。”

  “谢太皇太后。”

  “你怎么过来了?”

  梁九功赶忙解释道:“今上午万岁爷跟舒嫔娘娘垂钓,运气好,钓了不少,万岁爷就差奴才给您送些鱼过来。”

  鱼太皇太后和太后都不缺,但是天子送过来的,倒是份难得的心意。

  “难为他这大热天还能耐住性子,他的心意哀家收下了,回去跟天子说,天气炎热,让他仔细着身体。”

  “奴才一定把太皇太后的心意带到。”

  又嘱咐了几句,梁九功才离开。

  他离开后,一旁的苏麻喇姑才道:“主子是不知道,这些鱼可没一条是万岁爷自个儿钓上来的。”

  太皇太后好奇,“哦?”了一声:“怎么回事?”

  “万岁爷召舒嫔伴驾,让舒嫔陪他钓鱼,结果万岁爷来了兴致,非要教舒嫔钓鱼,最后舒嫔是会了,可万岁爷从始至终鱼桶里就没进一条鱼,您说可有意思。”

  太皇太后忍不住笑了,这个舒嫔倒是有些意思。

  “舒嫔这运道倒是纷歧般啊!”

  一旁的太后说道:“兴许头一次,运道比力好。”

  有些时候有些事头一次做确实有好运道,只是着运道未免也太好了些,太皇太后立即付托道:“天子送来的,总不能辜负了他们的心意,晚上就用刚送来的鱼做菜,哀家也好好尝尝。”

  苏麻喇姑:“是,主子。”

  随后太皇太后又道:“既然是舒嫔钓上来的,晚些时候你派人送些工具给舒嫔。”

  太皇太后是怕重复顺治董鄂妃的悲剧,可她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当初的董鄂妃争宠嫉妒,偏偏顺治还宠着呢!后宫不得安宁,甚至对董鄂妃生的儿子说出“第一子”这样的话,太过荒唐,所以太皇太后才不愿康熙偏宠谁。

  舒嫔她瞧着她的性子还不错,跟家里关系一般,也不用担忧她为娘家谋福,再加上康熙宠她,她并没有恃宠而骄,康熙也没因此疏弃朝政,更没有忽视子女,顶多在吃穿用度上偏颇一些。

  这些太皇太后倒是不在乎,人都有个偏好,不是舒嫔也会是别人,舒嫔已经是不错的了。

  这也是太皇太后最近想明白的事,所以就不愿意管康熙后宫的事了,只要不出岔子,康熙也大了,她也不想做烦琐老婆子。

  苏麻喇姑闻言笑着说:“主子说的是,奴婢这就去办。”

  一旁的太后在苏麻喇姑离开后开口道:“姑母不怕天子宠舒嫔宠出什么岔子来?”

  太皇太后笑笑:“天子跟他皇阿玛和皇玛法都纷歧样,且再看看就是了,天子这些年也不容易,好不容易碰着个喜欢顺眼的,多宠几年也无妨。”

  在太皇太后看来顶多也就是宠个几年,后宫要的是百花齐放,哪有一枝独秀的理,她年纪大,看的事多了,越发明白人心,后宫一茬接着一茬的花期,这几年舒嫔遇上了,可花期总有已往的时候。

  所以太皇太后一点都不担忧。

  太后也就问一句,并没有加入康熙后宫的想法,她的一惯处事气势派头就是不多管闲事。

  不外心里也有些惊讶于太皇太后的态度的转变,惊讶事后便已往了。

  凡事能不外心就不外心,这是皇太后这些年总结下来的处事之道,也是生存之道。

  涵元殿内,幼清比康熙醒的早一些,她昨晚休息的比力好,不怎么能睡得着。

  醒来后,她要起身,一旁的康熙听到消息也醒过来了。

  “醒了?”

  幼清颔首:“睡不着了。”

  康熙另有些困,眼神有些迷离的将她搂进怀里,开口道:“陪朕再睡一会儿。”

  幼清被搂着,屋子里摆了几个冰盆,所以也不热,很快就又睡着了。

  只能说夏天是个适合睡觉的季节,不困也能睡得着。

  再次醒来后,幼清身边已经空了,她起身,刚要走出去,便听到外面有说话的声音。

  “万岁爷,福建总督姚大人求见。”

  姚大人,也就是姚启圣,作为福建总督,他此行回京也算是有重要事情跟康熙禀报。

  康熙早就接到他回京的折子,立即道:“让他进来吧。”

  梁九功闻言看着了里面,舒嫔可还在里面呢!隔着两扇屏风万岁爷就跟朝臣谈论政务,以前可是没有过的事情。

  不外康熙没啥反映,梁九功看了一眼没说话,出去了,没多久便又进来了,一同进来的另有姚启圣。

  “奴才参见皇上。”

  康熙看到姚启圣也很兴奋,这姚启圣确实是个能人,汉军镶黄旗旗人,早年乡试中举,授广东香山知县,因擅开海禁,罢官从商。

  三藩之乱后,捐资募兵,投入康亲王麾下,屡献奇谋,擢为浙江温处佥事。

  厥后他又劝降耿精忠,迁福建布政使。

  康熙十七年升任福建总督,卖力平台事宜。

  康熙十九年,率兵攻克海澄,收复金厦,迫使郑经退兵澎湖,授兵部尚书衔、少保兼太子太保、右都御史。

  这次他进京主要照旧因为台湾收复的问题。

  “爱卿快快请起,一路舟车劳顿,爱卿辛苦了,坐下说话。”

  姚启圣年纪不算小了,五十七八岁的年纪,现代可能还没退休,但是古代医疗情况差,人均寿命短的情况下,这个年纪也算年纪大了。

  对于这样的能臣,年纪也不小了,康熙自然我是真心实意的担忧他的身子。

  姚启圣自己也能感受到身子不太好,早年闯荡,身上另有不少暗伤,不外台湾一事,他忙活了许多,不亲自过来,他寝食难安。

  姚启圣也没客气,谢了恩后便坐下了,外面天热,一路走来,他确实挺累的,

  坐下后姚启圣开始说起收复台湾的事情。

  自从郑乐成的儿子郑经去世后,台湾那边就有些不受控了,姚启圣觉得现在就是最佳时机。

  “去年郑经去世,如今年仅十二岁的郑克塽继任延平王位,大权实际上为冯锡范、刘国轩掌握,这个时候台湾内乱严重,奴才以为,现在即是最好收复台湾的时机。”

  康熙也知道这是最好的时机,只是……:“爱卿觉得谁来卖力收复台湾比力好。”

  时机有了,但是合适的人选康熙一时间想不出谁能担此重任。

  姚启圣提议道:“奴才觉得施琅颇为合适。”

  施琅确实是小我私家才,早年是郑乐成的部下,厥后两人结仇,照旧杀怙恃的仇,他有将才,可用。

  而且去年李光地也提过他,康熙也考察过他。

  “施琅能力不错,爱卿既然提了,那就定他,朕相信爱卿和施琅能给朕带来好消息。”

  姚启圣连忙起身:“奴才定幸不辱命。”

  然后康熙便正式下令让姚启圣和施琅一起攻台湾。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