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闲事,评红楼

“这个妹妹我见过”与“分封制”的血缘辨认要领

闲事,评红楼 稳稳的彩鹿 249 2022-02-13 17:35:36

  1.全部是近亲属,看着都很眼熟

  贾宝玉和林黛玉初见时,是林黛玉先想的,“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侄子像姑,贾政和贾敏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妹,贾宝玉富家令郎,珠玉加身,留的长头发(编了许多几何小辫子),长相是不辨男女的,至少有七八分像林黛玉的母亲,林黛玉看她熟悉是肯定的。

  同样的原理,贾宝玉一见到林黛玉就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王夫人说到贾宝玉素喜跟姐姐妹妹们混在一起,贾家的“三春”和史湘云,都与林黛玉有近亲血缘关系,自然跟林黛玉略有相似。贾宝玉一看到林黛玉就觉得熟悉,是因为平时看惯了身边的姐姐妹妹,林黛玉看起来也是很熟的。只是因病,林黛玉更为怯弱一些。

  哪怕是双胞胎,怙恃也不会把他们弄混淆了,越是熟悉越不会认错,不管是林黛玉照旧贾宝玉,都觉得对方熟悉,而不是说对方很像谁谁谁,就是基于熟悉的基础。外人看了才会说这孩子长得真像某某某,好比史湘云说戏子长得像林黛玉,贾宝玉说薛宝钗体态丰腴像杨玉环,张羽士说贾宝玉像荣国公等。

  第31回,史湘云见贾母,薛宝钗说起旧事,提到史湘云“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额子也勒上,猛一瞧倒像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是说他们确实长得相像,只是衣物、发型、首饰差异。“他站在那椅子后边,哄得老太太只是叫‘宝玉,你过来,仔细那上头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不是说贾母眼神欠好,而是对应着在道馆里,说贾宝玉长得像他爷爷,这里提起这件旧事,以史湘云说贾宝玉长得也像贾母。

  林黛玉的生母贾敏是贾母亲生,林黛玉与贾母、贾宝玉也是长得很像的,所以贾母第一次见到林黛玉就知道这是亲生的,只是以贾宝玉的视角和嘴喊出“这个妹妹我见过”,就是“这个妹妹很熟悉,一看就是我们家的人”。贾母的心声就是:“虽然我从没见过你,但一看到你我就想到你母亲,你是我亲亲的外孙女。”

  不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是姑苏城又来一个小妹妹。对于这时期,七八岁的贾宝玉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我有许多好妹妹、好姐姐”,不会混淆了“血脉”。

  2.“分封制”血缘辨认一般是内部信号系统

  封建王朝统治险些贯串始终的王爷“分封制”是以家族血缘关系进行利益分配。那时候信息不通,怎么保证这些王爷去的时候和朝见时候是同一小我私家?怎么保证他们不被干掉换人?怎么保证继位者是他们的子孙?不是长得像,而是家族内部有辨认和信号系统,就像“宝塔镇河妖”一样,险些都知道对“天王盖地虎”。

  双方一晤面、一说就明白了。电视剧里经常泛起的信物,是把暗处写在明处,大多不会有人拿个荷包、配饰什么的就去认亲,因为太容易冒充了。

  贾探春代嫁是作为南安王妃的义女出嫁的,而不是冒充真的女儿,因为日常生活、情感深厚等,都能在应答中分辨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妙玉要随处清高、远离众人,她要在不知情的奴仆面前维持“各人小姐”的体面。

  3.内部信号系统扩大化就是情报系统

  商取夏而代之,也是因为财物和信息系统都越发发达。商是部落名,以内部人员擅长经商而闻名。商以商业兴旺,从商的人在差异部落间流动,除了见多识广,带入各个部落各行各业先进的“生产力”,也建设了内部的语言系统,保留到现在就是“行话”,外人听不懂。

  商人以鸟特别是燕子为图腾,除了外出和回归的涵义之外,另有“鸟语”,是“夏人”听不懂的。这可能是情报系统雏形。

  4.文化脱离群众是满足特权阶层信息交流需求

  秦始皇要求“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牛车最早被认为是商人发现的,为了便于拉货。车是指商人、官员和战场指挥者,他们才需要用车拉货、坐车,有车坐。

  书是指贵族,包罗祭祀人员。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为了占卜、祭祀。文字、文化是不外传的,要么家族传承,要么祭祀这类神职人员专属,这也是为什么文字文化与群众生活用语是脱节的、纷歧致的。

  行是指所有人,在世就需要行走、行动。行是两条腿走路的意思,在这里指行为。

  这些人都被要求进行规范。

  对于信奉天地鬼神和大自然的“原始人”来说,肯定是阻挡的。强力进行革新的商鞅被五马分尸了,实际是指被五方政权给消灭了。商鞅失败了,但是革新没有失败,中央集权的加剧也就是对人群的规范化进程连续加速,官商的“前官后商”就是典型特征。

  官就是管,管上面是竹子,敲打的意思,所以力气大者胜。扩大到武力、权力、财力,都是强者胜。与女性相比,男性是强势的一方,男人是官人,皇家是官家。

  凡事都有两面性,管制过严,以致于矫枉过正,从宋开始,就趋于把女人关进家里。实际上,上古、远古的历史,泛起的女性大多是智慧和尊贵的象征——九天玄女、妇好等,那时许多部落都照旧母系氏族。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建设统一的男权社会政权,焚书坑儒,把先前的许多遗存资料特别是相反资料都毁了。

  实际社会生活中,对女性特别是母亲的尊重,一直贯串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女娲造人被尊重、供奉是因为“造人”,所以贾府最尊贵的人是贾母。不管是她生的,照旧她作为夫人允许她丈夫生的,都是她“开枝散叶”养育的结果。那些仆役之类,被买入也相当于是她作为源头的“私属物”,被她养育,也被认为是她的子孙。

  作为母权的最高象征,贾母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孩子。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