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言情

穿越三千世界后我成了神

儒道至圣

穿越三千世界后我成了神 蔡婕剑 65 2022-11-12 18:26:36

  孔子被称为圣人,以文载道。儒家修仙与道家修仙有什么差异?儒家以文字入手,好比道家是易经,道家是易经的实际修炼法,儒家是从易经的文字入手。

  前文说过写出一个物品的名字与写出物品的原理与生产加工历程的深度差异,那么在人文方面的理解深度也差异,好比在情感上说爱恨缱绻,实际上怎么理解,凭据理解的深度差异,文字发挥出差异的效力。也就是说优美的文字使人心情舒畅,忧伤的文字催人泪下。格言让人醍醐灌顶,受益良多。

  儒道的琴棋书画也并非万能,把实际的事情纪录下来,琴棋书画的效力不高。把琴棋书画实体化,琴棋书画的效力高。

  对于同样的文字理解的角度和条理纷歧样,运用的条理也纷歧样。念书百遍,其义自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文字、绘画、音乐可把真的变假,假的变真。把实际上发生的事纪录下来,就是真变假。把写的内容实践就是假变真。

  千年之中几多变换,曾经活生生的人事酿成一缕墨魂。曾经存在的人酿成了一棵树或一朵花,而宇宙恒常。为什么每人对文字的理解差异,因为文字只是符号,符号里代表的内容差异,自然就差异。而且同样的文字,大脑排泄的激素差异,自然也差异。许多人只懂文字的外貌,却不明白书中真意。

  现在的莘莘学子依然拜孔子,孔子是文曲星。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标志,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成语、俗语、专业用语、网络用语、方言、译音、外国语、盘算机语言、魔法语言、动物语言。

  在学任何一门语言之前,首先学会听和说,其次才学会读写。文化是深入人心直至骨髓和血液的一种心理、习惯和行为。把认识整理成文字是思想的升华。人们只看见一书又一书,却不知成书的历程。

  孔子不是赞成死念书的人,他注重的是小我私家品行的修养,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历程。有余力则学文。

  孔子治理着三千世界的文字、图像、声音文件,何谓文雅,从内心修养到言行,从物质到精神,上升到文字、绘画。既知其然,又知所以然。从行动升华到文字,而不是言而不行的人。行文者必以行为先。所以习孔孟之道者有治国之能。真正懂圣人之言的人是治国之才和生活文雅的士医生,而只读字面意义的人只是腐儒。

  文雅文雅,有文者才雅,无文者不雅。念书人远离粗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有些文字过眼即忘,因为没有发生共识。有的文字看了就久久不忘,一生铭记。只要说到心坎里,便难以忘怀。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