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言情

穿越三千世界后我成了神

时空生长3

穿越三千世界后我成了神 蔡婕剑 60 2023-11-20 15:07:36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另有另一层意思。人类在生长的历程中良好的基因留下来,并遗传给子女,而欠好的基因则会在流传中淘汰。

  就像在战乱之中我们会抛弃辎重才气轻装上阵,什么都不抛弃能走多远。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风,而春秋战国时期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为人所津津乐道。当齐恒公立鲍叔牙为相时,鲍叔牙亳不犹豫地推举了管仲。先岂论鲍叔牙对管仲的情深义重,单单是齐恒公的宽仁和爱才之心已是君主的楷模。鲍叔牙和管仲曾经各为其主,管仲差点杀了齐恒公。齐恒公能够不计前嫌,用人唯贤。许多时候,我们会以大局为重,放弃小我私家恩怨。所以齐恒公鼎力大举推举管仲革新,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与齐恒公相反,许多国君喜欢听属下攀龙趋凤,亲小人,远贤臣,只贪一时之乐。贞观时期,魏征犯颜直谏,李世民接纳,史有贞观之治,一时传为韵事。魏征死后,李世民痛心疾守失去良臣。

  廉颇给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之和。为了国家大局舍弃私人恩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一时之辱,成就大事。小不忍则乱大谋。

  春秋战国之时,群雄逐鹿,势力高下起此彼伏,但最终告捷者在秦国。秦国得势后因法家严苛,劳民伤财,民声沸怨,法家的统治经不住历史的考验。秦朝灭亡,儒家的中庸思想得以被统治者利用、接受,成为封建时代长治久安的思想基本。

  儒家思想建设严密地一套夫纲、父纲在近代新文化运动时被打垮,西学风靡一时,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中仍然有许多优良的理念,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伦理观被保留下来,最终认为西方的资本主义不适合我们,中国适合生长有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在传统和西化中求得了平衡。

  人类在进化中保留了遇到危险时的恐惧,又保留了战胜恐惧的勇敢。有了恐惧让我们知道危险,但我们要主动地解决问题,两者结合让我们有勇谋,不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时空的生长如大浪淘沙,社会制度经历不停地实验选择其可行性,如同基因的进化。优秀的人严于律己,需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智者的目光总是放眼未来,不为眼前之利,穿梭未来几十年,就像人与自然的可连续生长。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儒家让我们积极进取,道家让我们适时放松,有的放矢方为生长之道,许多时候我们要放空自己,忘记所学方能收放自如。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无论是古代的繁文缛节照旧现代的商务礼仪,都是物质生长到一定水平的结果。就像马斯洛说的,人在基本的生存需要满足了以后,才有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物质、制度、科技是同步生长的。

  就像原始时期,人们直接用手接触食物并放进嘴里,像动物一样厥后发现了汤匙,既能优雅地品尝食物,又解决了卫生问题。科学发现了汤匙,又用显微镜看到了手上的细菌。

  但过于富厚的物质又会使人饱暖而思淫欲。有志者会利用财富作出一番事业,无志者只会坐吃山空。

  人生不是起跑线,而是一场马拉松,一时的胜负不能决定一世,在跑的时侯要有久远的计划,不要在前面用完力气,而是要到后面发力。

  知识是基础,苦难是养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情就没有体会,那只是别人的经历,无法酿成自己的工具。但在人生经历坎坷之时,以往的知识突然在脑中浮现,茅塞顿开,幡然醒悟,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填鸭式教育有着毛病,在孩子心智不成熟的时候进行大量贯注,甚至剥夺了思考能力,使结果与心智生长纷歧致。这与孔子的启发式精英教育和西方的自然教育理念相悖。但启发式教育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资源。

  那么同样经历同样的学习阶段,在后面的人生中有没有缔造性地利用,就在于小我私家了。希望知识带来的是参考而不是定势。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