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一梭千载

第055章 乡间几多灾眠枕 湖畔又传宋嫂羹

一梭千载 慈莲笙 540 2022-11-26 23:51:12

  西湖之上刚刚蒙上一层薄雪,未给周遭添肃萧,反倒是让那不远处的亭台更增几划分样颜色,来此的文人骚客、游人员外络绎不停,只叫四周做买卖的小贩门面上早早挂上更胜新年时的喜悦容。

  自从宋五嫂的鱼羹在官家那里都挂了名,临安城里照着葫芦画瓢的便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起来,就算是质量乱七八糟,也从没有少过慕名而来的游人。

  “据说湖南那家做出来的鱼羹最像当年的味道。”手中的地经已经被这开口之人标画得看不清上面原有的文字,只余下标点位置的墨点,叫人指点着说那些探询来的消息。

  “听闻是天目山上的笋、金华府的火腿,再搭配上这西湖里头的鳜鱼,皆是那原汁原味,最为正宗的原料,游湖时尝上一碗,咸香之余,热气腾腾,岂不是妙哉?”

  同行的游人显然是被说动,二人欣然而往,排在那冗长的人流之末,等到续了棉花的冬衣都从与二人保暖之用,成了寒风所穿的衣裳,也才向前挪动了不足二十步。

  “不若多加些钱,从那已经买到的人手中匀一份来尝尝罢?”

  二人的雅兴早就被消磨一空,现下里只想着从那倒卖的人手里买来一份,品鉴一番,也算是不虚此行:“也好,若是再等下去,这好时光便白白浪费去了。”

  许是没有经过艰辛的苦等,钱花过了,二人便也对这鱼羹到底是何味道兴致缺缺起来,刚刚还拿着地经夸这鱼羹之人带着失望喟叹一声:“到底不似前人诗中所述。”

  湖岸的垂柳挂满这冬日里头一场雪,跨过重重宫殿,连同那屋顶已然被染作白色的市井屋舍,突入远山,直教人迷了眼,分不出时辰,辨不清一景一木的界限。

  “如今这天是越来越冷。”屋中燃着木炭,暖和得紧。何大娘子又念叨起自家几个在外的哥儿、姐儿们,“六姐儿那边李大娘子舍不得委屈了,倒是五姐儿……这一路上可是严寒。”

  七姐儿面前的炉子里烧着香饼,莫看何大娘子自己舍不得用,却半点不愿亏待了自家姐儿们。

  前者如今虽然已经明白要磨喝乐去玩,却还听不懂母亲这些忧愁之语,只侧抬起头来看着自言自语的何大娘子。

  “你如今还小,若是大些,便能明白我的话了……”

  云霜乱雪,望着窗外的何大娘子甚至难以辨出偏向,只遥遥地望见官家宫殿作为参照,心中思量着五姐儿离开临安城之后的去向。

  “这边倒是暖和些,同临安城的初秋相差不多。”走走停停,五姐儿起初还数着日子,直到厥后慢慢没了耐心,便睡得昼夜不分。

  眼见着如今快要到方官人任上,五姐儿也终于将作息调回了该有的时日。

  方衙内闻言亦顺着那轿帘望出去,旋即颔首道:“听闻父亲上任之地除却贫苦些,确也是四季如春,有不少临安卖得极贵的果子,正是产在这边。”

  特色的果子在临安城卖得贵,黎民却依旧贫苦,除却运输路上的损耗之外,更是少不了商贾之人从中层层赢利,五姐儿想得明白,却难掩心中唏嘘。

  即便官家颇多治国良策,黎民生活也比史书里头强上不知几多,可终究不是随处金银堆。出了临安城,非是那富足的重镇,自难以见得西湖畔那般盛景。

  

慈莲笙

①下雪、临安城参考《龙飞凤舞到钱塘》   ②炭火取暖参考《宋:现代的破晓时辰》   ——————   题外话:黄牛党这个在书里我看到过,忘记有没有古称了,如果我没记错,按理书上也是以“黄牛党”代称的,这里我就写的“倒卖的”。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