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寒门崛起

第二十章 我在大明放牛

寒门崛起 朱郎才尽 2119 2015-05-20 08:57:07

    常言道乐极生悲,我想确实如此。

  在晚饭的时候就有了一件不开森的事,晚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大伯母说了一个消息。

  “爹,娘,是这样的。俊儿他姥姥看俊儿聪慧,合计说是她们帮着出束修,不想延误了俊儿,想要供俊儿进学。”

  朱平安听到这个消息,下意识的觉的哪里差池,很少听说有娘家人会愿意帮出嫁的闺女培养孩子的。昔人都说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大伯母的娘家有这么开明吗,俊哥的姥姥愿意,他舅舅舅妈也愿意吗?

  古代上学不收学费,但是要收束脩,其时学生向教师奉赠礼物,体现敬意,这就是束脩,其实也就是学费。这规则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那时候是咸猪肉,现在束修都是钱了。

  在乡村束修要比城镇自制许多,但也一年概略一贯左右,也就是一千文,分两次缴纳,另有蔬菜鸡蛋肉等节礼,可以说花费也是蛮多的。

  不外据说大伯母家家境好还不错,也说不定。

  听说岳家愿意出钱让俊儿进学,祖怙恃很是兴奋,他们都很看重老大一家,老大会念书,那俊儿肯定念书也会很好。

  祖怙恃都乐意了,而且又是大伯母岳家出钱,母亲陈氏另有小四婶以及三婶自然也就不说什么了。

  “俊儿去蒙学,彘儿也不小了,可以接俊儿的班去放牛了。”大伯母见自家没人阻挡,脸上都是骄傲,接着话锋一转指向了朱平安,“快到秋了,把牛养壮些,也好做农活。”

  你前天还说我小呢!

  话说让我接俊哥的班去放牛?俊哥什么时候放过牛,毛都没有碰过啊。

  大伯母之所以部署朱平俊去放牛是因为想起曾经家里人说彘儿智慧懂事的事了,愈觉察的得及早断了彘儿念书的念头。一方面是怕家里出钱花费,还不如让彘儿老老实实种地像二弟一样供养自己呢,另一方面也是怕朱平安抢了自己儿子的风头,虽说自己儿子算过命是文曲星。

  “大嫂,我家彘儿还小,牛那么大,他怎么放的了。”母亲陈氏皱眉阻挡,心里另有些话没说出口,你家俊儿去上学,凭啥我家彘儿去放牛,再说啦,你家俊儿什么时候放过牛。

  三婶是喜欢朱平安的,也帮着说话,“就是,彘儿还没牛腿高呢。”

  “咱家的牛老实的紧,自己也识路,放牛也就是随着不让它吃别人家庄稼。”大伯母口口声声的说,“彘儿都随着二弟上过山,放个牛也没什么吧。”

  母亲陈氏不放心朱平安去放牛,大伯母却坚持,饭桌上也不安生。

  “慈母多败儿,彘儿去锻炼锻炼也好,如果真是放不了的话,再说不放也不迟。”

  祖母袒护大伯母,话里话外也都是同意的意思。

  母亲陈氏在饭桌上使气,饭也没吃几多,手伸到桌子底下掐了朱父不知道有几多下。

  横竖朱父在饭桌上呲牙裂嘴许多几何次。

  “娘,你多用饭,放牛也很好啊,我喜畛刿家的牛。”朱平安伸着筷子帮陈氏夹菜,软软的童音慰藉陈氏。

  儿子的懂事让陈氏心里好受了许多,可是想到大嫂家的孩子上学,自己孩子这么小一点就得去放牛,心里照旧不怎么痛快。

  “彘儿要去放牛,以后每餐多给彘儿半个饼子。”祖父发话了。

  祖父一般不加入家里后宅的事,只要事情不是很特别,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虽然重视老大一家,可是对朱平安这个胖乎乎孙子也是喜欢的紧。

  夜幕慢慢降临,月亮徐徐升起,淡淡的浮云缭绕在月亮周围,宛如给月亮披上了一层轻纱。月色温柔,夜色正美,一片安然。

  月色平静温柔,东厢房里可不是。

  “凭啥他儿子去上学,我儿子就该放牛。你做在世力,大川也都已经帮这个出了这么多力了,彘儿这么也要去放牛。我们家是欠老各人的吗?”

  “你死人啊,一声也不吭!”

  “我怎么嫁你这样的男人,连个屁都不敢放!”

  对于朱父来说,给家里多留点私房钱已经是不容易了,要他阻挡怙恃兄嫂的话,预计是太难了。男孩多摔打摔打也好,他心里也有这么想,再说了,娘也说如果放不了的话就不放了的,所以才在饭桌上没有说话。

  不外陈氏可不管这些。

  可怜的老爹,为你默哀了。

  朱平安很没有义气的闪人了,自己的媳妇,自己哄吧,自求多福吧,老爹。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这首诗歌简直是朱平安目前的写照,骑在老黄牛背上,晃着二郎腿,腰间别了一个竹筒水壶,手里举着一根钓竿,钓竿垂着一根麻线,麻线上绑着一把翠绿嫩草。嫩草恰好垂在牛头前,老黄牛撒着牛蹄子在嫩草的指引下,一路奋蹄。

  黄牛背上是昨晚朱父用竹子做的浅易鞍具,所以朱平安的小身板也能做得稳,竹子做的又轻便,也不影响老黄牛运动。

  朱平安坐在牛背上,思绪随着牛蹄飘荡。

  话说,牧童骑黄牛这首诗是清朝袁枚写的吧,清朝的所有诗词章句都可以被自己拿来用,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纳兰性德,落红不是无情物的龚自珍,山河代有秀士出的赵翼,甚至见与不见的仓央嘉措岂不都自制自己了。

  清朝的状元八股文自己在研究生期间也记了不少,虽说不能滚瓜烂熟,但是概略构想什么的也记得许多呢。清朝的八股可是要比明朝的八股文规范的多呢。

  诗词倒是都可以拿来用,或者修改着用,但是八股文纷歧定可以直接拿来用,每一篇八股文都是命题作文,虽然说题目都是四书五经的原文,但是四书五经那么多,自己也不知道题目是那个。如果幸运的话,题目和自己记得的那些有重合的话,自己就稳稳的了,但是,如果题目纷歧样的话,那也白瞎。

  在现代的时候自己是研究古汉语,但是让自己写一篇八股文的话,那也是万万写不出的,现代都是批判八股文,学校可从没教过怎么写,而且自己毛笔都不会用啊。

  总而言之,进学照旧很有须要的。

  呃,似乎上河村的私塾就在跟下河村接壤不远处的那个矮山坡上。

  小山坡水草丰茂,不如去那边放牛吧。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