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轻小说

成为馆长后,历史名士纷纷复生

第十九章:成文之后

  越日一早,蒋秋岚走入阅览室,便发现四位诗人四仰八叉地躺在地板上,桌子上放着他们昨夜创作的白话文。

  蒋秋岚拎起四张诗稿,除了杜甫,其他三篇文稿都没有署名。

  有一篇开头便写都市的高楼蜿蜒向上,通向天宫,随后是用华美的言语描写一系列仙人的外表,以及天宫的场景,后面的文字越来越旷达,甚至成了狂草。

  另一篇字迹工致小巧,从阅览室喝酒写到三十年前的渔樵村,纪念其时和女孩们在一起的时光。

  最后一篇写到了被母亲拖去上补习班的孩子,在地上大哭大闹,又写了富贵的都市夜景作为陪衬,具有攻击力。

  蒋秋岚一下就认出了这三篇文稿的作者。

  “嗯?秋岚?已经第二天一早了吗?”苏轼揉了揉眼睛,伸了个懒腰,便看见蒋秋岚在阅读自己的文稿:“怎么样?我的白话文水平如何?”

  “你们白话文完全是无师自通啊!基础就不用人教了,唯一的缺点就是,照旧有点文言文的味道,不够通俗,但这也让语言更有特色了。”

  其余三人听到了蒋秋岚的声音,都醒了,坐起身来,发现自己躺在地上,立马理了理衣衫,重新束好头发。

  杜甫凑到蒋秋岚身旁:“秋岚教教我如何让语言好读些,较为通俗。”

  “依我看,便不用为了悦目通俗了,第一次写下来的,即是最接近感受的,若是改多了,便失其精髓了。”李白说道。

  “文章照旧要多改,太白兄文风洒脱,我更希望文章可给黎民看。”杜甫解释道。

  李白并没有急着反驳,而是对杜甫坦然一笑,用带着欣赏的目光看着他:“子美注重韵律,为民而作文,这点照旧一点也没变。”

  “秋岚怎么看?”杜甫突然问蒋秋岚。

  蒋秋岚一脸疑惑:“你们各有千秋啦,怎么突然要问我?”

  “三十年前,我即是这么和太白论诗,然后教乡里的学生们赏析古诗的。”杜甫双眼弯起,笑容中带着坏意。

  “到头来,我酿成了学生......”蒋秋岚小声吐槽道。

  “一大早论什么诗啊,今天我想吃一个小笼包,另有生煎包,现在魂力充沛,吃点好的当早膳。”苏轼眼里映着各色美食小吃。

  “行行行,今天早茶我请客,”蒋秋岚掏脱手机,打开外卖平台:“照旧吃那家自制点的小吃吧。”

  一个月的时光很快已往,张寂华被宋阿姨接了回去,宋阿姨看见张寂华认真的作业,对着蒋秋岚就是一顿猛夸,扬言每次假期都要让蒋秋岚给自己儿子补习。

  临走前,张寂华恋恋不舍,一路转头看着蒋秋岚:“姐姐,我以后另有时机来博物馆吗?”

  蒋秋岚唇边多了一抹笑意,任凭江边的清风吹拂自己的长发:“有的,只要你想来,这里就接待你。”

  “我寒假一定再来!”张寂华喊了一句,回过头,留下瘦削的背影。

  蒋秋岚走回博物馆,发现博物馆的门口站着一个穿着背心,戴着渔夫帽,背着爬山包,拎着鱼竿的鹤发老人。

  那老人偷偷摸摸的,趴在玻璃门前,眯着眼睛张望博物馆内的展馆,随后快步闪到一旁的草丛边,似乎是准备行窃。

  “老头子,你干什么呢?”蒋秋岚扒开草丛,把脸凑到老头面前,抓住他的衣领

  那老头身手灵敏,一下窜到了博物馆门口。他那密布皱纹脸上,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单看双眼,他就像是一个孩童。

  “哎哎哎?年轻人,先松开我,我老了不禁折磨啊,”老头眼看蒋秋岚松开了自己的衣领,挠了挠头,慌忙解释道:“我是新来的馆长,孙健业。”

  “馆......馆长?”蒋秋岚上下审察着眼前的老头,露出不容置信的神情。

  “你是不是就是蒋秋岚?”孙健业一双大手抚上蒋秋岚的肩:“你不记得了?我可是国春的挚友,你小的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蒋秋岚愣在原地,大脑努力回忆着有关孙健业的影象,脑子里只是拼出了一个老顽童每天一早找爷爷下棋的画面,她只得装出一副名顿开的心情:“噢!我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天天找爷爷下棋的人。”

  孙健业鼎力大举地拍了几下蒋秋岚的背,差点让她把早餐咳出来:“哎,对了对了,我那时候可爱和国春下棋了,哎,可是他就没赢过我几局。”

  “所以,爷爷你......”

  “哎哎哎?别叫我爷爷,显得我跟个老头子一样,叫我孙叔就好了!至少年轻一点。”孙健也又鼎力大举地拍了两下蒋秋岚的背。

  “好的,孙叔......”蒋秋岚将计就计。

  “你先开个大门,让我进去吧。”孙健业撇了一眼博物馆紧锁的玻璃门,示意蒋秋岚开门。

  “没问题,只是......”蒋秋岚不禁想到昨天打了一晚上牌的四位诗人,另有在武器馆砸坏一个沙包的花木兰,脸黑了下来。

  “怎么了?”孙健业准备用手再拍蒋秋岚的背。

  蒋秋岚立马闪开,掏出钥匙,走到玻璃门前,露出恭迎的假笑:“我现在就开门。”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