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轻小说

成为馆长后,历史名士纷纷复生

第四十三章:江边

  “所以.......秋岚心中的答案是什么呢?”杜甫问道。

  “人性并不存在,只是社会生长赋予了人性意义。”蒋秋岚笑着看向杜甫:“不外,思考这些意义不大,这次来,就是要好好放松一下,适才的事情,就当是偶尔的深度讨论吧。”

  杜甫的笑容如秋菊般,淡雅中带着悲悼:“也是,只是,回忆往事照旧忍不住感伤,经历了现在的事情,我反而越想越迷茫了。”

  蒋秋岚:“好了,子美,我们不想了,别忘了,明早我们还要去橘子洲头送花呢,今晚照旧早点睡吧。”

  杜甫笑着点了颔首,风吹起蒋秋岚的黑发,她唇边的笑意如此明媚,似乎驱散了往事的风浪。

  蒋秋岚和杜甫肩并肩,走回了酒店。

  越日一早,蒋秋岚换上一件红色毛衣,配上一条长裤,套上一件玄色大衣,手里握着一簇海棠花,就拉着众人去到橘子洲了。

  橘洲上挤满了各处来的人,人们聚在各处拍照,李白和苏轼被街边的小吃摊吸引了注意,上去就用W信扫码付款了。

  李清照和张寂华站在江边,拍了不少照片。

  花木兰和铁木真倍感无聊,在江边比起了吊水漂。

  嬴政背着手,一小我私家站在凉亭里,抬着头,静静地凝视着橘子洲头的教员像。

  蒋秋岚看各人散了,便用手肘碰了一下杜甫,又看了一眼手上的海棠花,示意他和自己一起去江边送花。

  杜甫笑着点了颔首,走到了蒋秋岚身侧。

  二人肩并肩,走到橘子洲头。

  浪花拍打着江岸,水鸟扑扇翅膀,腾水跃起。暮光在江上铺了一层橘黄的薄纱,随风飘散。不远处的教员像耸立着,双目坚定地望着江口。

  蒋秋岚站到栏杆边,一位穿着唐装的女子站在一旁。

  那女子头上戴着簪花,手里握着一封信。她脸上涂抹了些许胭脂,在暮光下泛起光泽,眉间画上花钿,红唇微张,尽显古典书卷气。

  “秋岚,子美,你们终于来了,我已在这期待多时......”女子声音柔和似纱。

  蒋秋岚手里捧着海棠花,看着眼前的女子,愣住了:“你是......”

  “天界司法仙官,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温婉一笑。

  蒋秋岚把海棠花递给上官婉儿:“我记得,是你让我资助到橘子洲头送海棠花吧。”

  “是我,我想着你们会来,小朝他也早就走了,许多事情,我也应该和你们说了,”上官婉儿讲罢,接过海棠花:“这束花,就放在湘江边吧。”

  杜甫走到上官婉儿身边:“你从未告诉我,那日隆冬,你和李朝出去了,为何没有再回来过?”

  上官婉儿叹了一口气,冷风吹过,她额前的碎发飘了起来,眉间的花钿如同血一般浓艳。

  上官婉儿从衣袖里掏出一封泛黄的信,把它交给杜甫。

  杜甫展开信纸,看到了熟悉的字迹,他一眼就认出来,那是李朝写的——

  少陵先生:

  展信佳

  你一定不会想到,我这个冒冒失失的少年,也会给你写信吧,或许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下落不明了。

  你也清楚,今日的华夏面临种种的问题,我看到那些裹着小脚的妇女,看着吃不饱饭的农民,看着欺压黎民的统治者,我无法坐视不管,在这一点上,少陵先生和我是一样的人,否则如何留下流传百世的杜诗呢?

  可我不想做个文人,我要迈开腿去实践,为了华夏。婉儿说,我太年轻,太理想了,可我想我这不是理想,我只希望子弟能过得比现在好。

  至少,我们的孩子能吃饱饭,能不受人欺压,黎民能人给家足,为自己而活,不会有人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想要实现这一切,一定是需要流血牺牲的,而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婉儿说她会陪着我,她是一介妇女,拥有惊人的才气,哪怕这一切会违反天界的划定。我想,天界和人间有何差异呢?或许,那里也会需要厘革吧。

  少陵先生,你已经拥有了永生之身,如果我真的离开了,希望你能替我把这条正道走下去。

  冥石使者,进步者

  李朝

  .......

  杜甫握着信,泪洒信纸,信上的字被晕开了一层墨,他掩面拭泪,把信纸递给了蒋秋岚。

  上官婉儿看着蒋秋岚:“秋岚,这封信,就由你来保管吧,一切旧事,我都已经放下了,你是年轻人,这一切应当交给你。”

  蒋秋岚小心地收起信纸,上官婉儿转过身,消失在了人海之中。

  杜甫擦干眼泪,抬起头。几只白鸟飞过湘江,落在教员像的肩膀上。

  蒋秋岚看向杜甫:“子美,感受好了点吗?”

  杜甫:“嗯,当年都怪我疏忽,要是我其时劝住他,他就不会这么早走了。”

  蒋秋岚:“如果你真能劝住他,他也不是李朝了。一切进步,都是用血换来的啊。”

  杜甫扶住江边的栏杆,看向远处的教员像,不再言语。

  蒋秋岚背靠着栏杆,看着教员像前玩闹的孩童,另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唇中浮现出一抹笑容。

  “同志们!看我看我!同志们!”一位男青年站在人群当中,高举手机:“各人——会唱《国际歌》吗?会唱的,一起唱吧!”

  “好!好!”

  男女老少举着红旗,站在了一起,面朝教员像。

  “姐!快来啊!一起唱歌!”张寂华站在人堆里,回过头,看着蒋秋岚,高声喊道。

  “知道了,知道了,我这就来了。”蒋秋岚向着张寂华跑去。

  杜甫看着蒋秋岚的背影,忍不住笑了出来,跟在她的身后。

  音响里响起《国际歌》的声音,各人齐声唱出了有力的歌词——

  “起来,啼饥号寒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一曲终了,众人挥舞着红旗,拍手拍手。

  “姐,没想到你唱歌另有两把刷子嘛。”张寂华夸赞道。

  蒋秋岚笑出了声:“你表姐我,这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杜甫拍了拍蒋秋岚,指着远处的人海:“秋岚,你看那边。”

  蒋秋岚侧身望去,人们举起红旗,放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在寒风中,这抹红色又似东风,带着春回大地的生机,滋润干燥的大地。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蒋秋岚禁不住念出了教员的词。

  杜甫叹息道:“一百年,都回来了啊......”

  蒋秋岚微微一笑:“是啊,都回来了......”

  

一条咸鱼要缄默沉静

终于终于更新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