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轻小说

历史直播:开局为秦始皇直播亡国

第三十四章第四位

  贞观年间,薛丁山一家人一直在看着光幕,“夫人,这十位女子中必有你一位。”不是薛丁山夸大,而是纵观这十位,樊梨花的劳绩和这第五位不分上下,如果真要分出伯仲,他倒觉得他家夫人为上。

  樊梨花听到丈夫的夸奖,爽朗一笑,“我也觉得。”两人对视一眼,都有肯定上榜的精神。

  “我们继续解说,接下来的第四位巾帼女英雄是谁呢?”

  “说实话,这一位有点过于神话了,而且就算我们种花国的后世也有一部门人觉得她只是虚构的,不外此人确实是真实存在的,是我们后世太过于神话化了,而且因为此人与其丈夫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所体现尤其是影戏、电视剧、歌舞戏剧等多次演绎,是古代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她就是——樊梨花。”

  “樊梨花出生于唐太宗贞观时期,其父是西爵人,投唐后嫁给了薛丁山,成为了她的第三位妻子,文武双全的她不仅具备帅才,而且在阵前也是战功卓越,更是屡创奇功。”

  “凭据后世的有些资料中说道王母蟠桃会上,群仙赴会,玉帝驾前,金童打碎琼瑶,玉女失手打碎水晶屏,玉帝震怒,欲将金童、玉女问罪,被南极老人力保,后被贬下凡尘历劫,而薛丁山就是金童,樊梨花就是玉女。”

  “尔后世关于樊梨花的故事另有许多,算是十位巾帼女子中,在荧屏上泛起过最多的女英雄。”

  张言希停止了解说,直接放了一部《隋唐英雄》,让各人寓目。

  张言希放的贞观年间,西凉叛乱,李世民御驾亲征被敌帅苏宝同围困在锁阳城,主帅薛仁贵也被苏宝同的毒刀所害,命在旦夕。

  薛仁贵之子薛丁山获知父亲遇难,加入了二路平乱雄师,西去救父。一路上,薛丁山收服山贼窦一虎、大战苏宝同,最终将薛仁贵和李世民从锁阳城救出。李世民班师回朝,留下薛氏父子继续平乱。

  这时苏宝同搬来救兵并派脱手下上将樊洪前去挑战,而樊梨花也在齐列,樊梨花手拿长枪和父亲,一众将领相比,也丝绝不落下风,电脑中播放着两军交战,樊梨花手持长枪,耍的虎虎生威,真应了那句巾帼不让须眉。

  后平定战乱对薛丁山一见钟情,不惜和家人反目,献关投薛。薛丁山却听信谄言,误以为樊梨花是杀父害兄的不义之人,将樊梨花赶出唐营。厥后在程咬金等人的拉拢资助下,上演了“三休三请樊梨花”的感人故事。

  薛丁山与樊梨花交锋,梨花一见钟情,唯有装败才气让薛丁山上当。

  果真薛丁山乘胜追击,再次挑战樊梨花,樊梨花这时显出真功夫,薛丁山被擒。

  这时候樊梨花提出要求要薛丁山娶她为妻,薛丁山其时被绑无计可施冒充应承,樊梨花劝父亲樊洪投唐,樊洪不允许,几人在争吵中,樊梨花误杀其父兄,樊梨花开关降唐。

  薛仁贵其时也有其志,命令薛丁山结婚,薛丁山后听信诽语,以为有心杀父之举,直接把樊梨花休弃。

  薛仁贵知道后震怒,责令薛丁山上门赔礼,把妻子叫回,薛丁山不从,不外听其父亲之言,也知道自己的错,照旧上门请罪,叫回樊梨花。

  薛丁山后陷西凉阵中,樊梨花收薛应龙为义子,救薛丁山,薛丁山因薛应龙和自己年岁相当且英俊异常,疑樊梨花和薛应龙有私情,而再休樊梨花。

  后薛丁山兵败,不得已再求助于梨花,梨花诈死,丁山悔悟,伉俪合好。

  武则天:怎么一点女子气魄都没有,这种摇摆不定的男子要他有何用!

  吕雉:樊将军这打战上真是没话说,情感上确实我看不起的,女帝这句话说的没毛病,这种听信诽语,事后忏悔,但后期照旧屡教不改之人确实不行信,也不行嫁。

  李清照:再一再二不在三,三休三请,第三次为什么还会原谅。

  女人们关注点险些都在樊梨花的家庭上,虽说是女英雄让她们这些女子而自豪,不外更多是对樊梨花的恨铁不成钢,这样的男子为什么一次次的原谅?

  男子这边关注的是这播放的工具和这些将军的作战。

  李世民:这是怎么播放出来的?难道是梦幻泡影?那又是如何生存的?

  朱元璋:我也有疑问,这战场是怎么出来的?

  秦始皇:这薛丁山虽说打仗不错,可为将军之职,不外此人也摇摆不定,在战场上也是为大忌!

  曹操:这樊梨花这枪耍的是真不错,确实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卫青:虽然没看到这薛丁山在战场上是如何指挥,不外这种能听信诽语,就轻易休掉自己妻子之人,此人也只适合做副。

  ……

  坐在大堂之上的樊梨花和薛丁山,心思极重,一个思考着自己的性格,一个也确实在影象年少自己被“三休三请”之事。

  年少自己确实有点傻,你看所有女子都觉得她不应,可是始于一见钟情,已深入脑海,再难拔除,做出了一些降智之事,现在到了中年,听着光幕里其他女子所说,轻呵一声,才知道年少自己又何等荒唐,战场上不输男儿,情感上居然如三岁孩童,对糖爱不释手。

  而此时的薛丁山在冥想中,也知道了自己的性格是何等的让人深思,不止是自己夫人之事,他发现自己确实在大巨细小的战争中,有过多次的计划变化,多次在敲定了的谋局中,又改变了计划。

  “夫人,我只能说一句歉仄,让你受苦了,我真该打,就像光幕里的人所说,我确实是性格太过软弱,每次都摇摆不定,别人一句优劣之话都分不清,就听信诽语,或许我真的不适合为主将。”

  “呵呵,都已往了,我又何尝不是,都伉俪二十载了,已往就让他已往吧,我现在照旧那大气爽朗的樊梨花……”

  

忘川锦鲤

薛丁山本名为薛讷,薛仁贵之子,不是虚构人物。樊梨花形象最早泛起在清代,乾隆年间如莲居士作《说唐三传》,又名《异说后唐三集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传》,后人亦称《征西全传》。书中叙述樊梨花与薛丁山马上订亲及薛一丁山三休、三请樊梨花的故事,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故而在民间有很大影响。戏曲中一些剧目即取材于此。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