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淘气宝宝欢喜多

第十七章 板栗太姥爷

淘气宝宝欢喜多 栈道茶客 1621 2024-01-16 11:21:44

  妈妈说,童年的影象就像五彩缤纷的万花筒,由许多人和许多事拼凑而成。有的人走了,有的人一直在;有的事忘了,有的事一直记得。

  在我的影象中,板栗太姥爷(爸爸的外公)和他家的板栗树就影象犹新,每次吃板栗到适合都市想起,和太姥爷相处的那段温馨的时光。

  只可惜,太姥爷没能熬过前年的冬天走了,那年他九十岁,自此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妈妈说他去了另外一个神仙世界,那个世界没有严寒,没有病痛,没有孤苦,太姥爷享福去了。

  太姥爷家的门槛种了三棵高峻的板栗树,奶奶说那是她小时候和舅爷爷、姑奶奶们一起种下的,树龄约莫有四五十年了。每年板栗树都市开花结果,从未中断,而且树越长越高,板栗也越结越多。

  每到秋天板栗成熟的时候,也是太姥爷家最热闹的时候。馋嘴的孩子们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太姥爷会从冰箱里拿出冷藏的板栗分发给各人,顺带着再从鸡窝里捡几枚母鸡刚下的新鲜土鸡蛋给孩子们补补身体。因此,我习惯性地叫太姥爷为“板栗太姥爷”。

  太姥爷和太姥育有一儿三女,子女又各自育有一个或多个子女,子女的子女又各自育有子女,可谓枝繁叶茂、生生不息。但就如我们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植物妈妈有措施》中写的那样:“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离别妈妈,四海为家”。太姥爷的孩子们长大后,都一个个陆续离开了他,或外出事情安居,或外嫁他乡立室,然后划分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只留下太姥爷和太姥两人相依为命,孤苦而倔强地守在日渐破旧的祖屋里,等着孩子们得空回来看看他们。

  孩子们回来总得有个盼头或者理由才行,老头老太太自是无法吸引孩子们携家带口回来的,但美食总是诱人的,无论大人照旧小孩,都能引起共识。太姥爷嘴懂拿捏子弟们的心思,于是愈发用心地打理着那三棵高峻的板栗树,祈祷着来年可以多结些果子,孩子们也可以多回来几趟。

  每到艳阳高照的秋天,一阵风过,自然成熟的板栗就会破壳而出,随风飘落到地上。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太姥爷都市雷打不动地背一个竹背篓或着拎一个蛇皮袋,拖着他那双粗笨老腿,去板栗树下捡板栗。

  运气好的时候,太姥爷可以捡一大背篓或者一大袋子,然后把板栗平铺在簸箕里晒干。在太阳的照射下,原本尚未全部脱壳的板栗也会蹦蹦跳跳地从板栗壳里跳脱出来,稍微用棍子敲打敲打,就可以顺利地将板栗壳和板栗区离开来。太姥爷将晒干的板栗壳收集起来烧火做饭,板栗则按斤分袋装好放在冰箱里冷藏,并标上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等着孩子们回来认领。

  妈妈说,我小时候很喜欢去太姥爷家玩,穿开裆裤的时候就曾在板栗树下撒尿,说是给板栗树施肥,这样秋天就可以收获更多的板栗。

  再长大一点,秋天板栗熟了,我就学着太姥爷的样子,拿一根长长的竹竿把板栗打下来,然后拿一把铁钳把板栗捡起来,再放到水泥地上用鞋脚将板栗搓揉出来,或者用铰剪把板栗从板栗壳里挑出来。

  板栗壳上长满了尖锐的刺,我经常因为板栗壳扎伤手指而哭鼻子,甚至对着毛茸茸的板栗发脾气,但从来都不长记性,哭不外三秒又开始学着大人模样捣兴起板栗来。

  太姥爷家的板栗属于野生板栗,虽然个头小,单比市场上买到的良种板栗味道更鲜美,无论是炒着吃、煮着吃、炖着吃照旧做成煎饼馅,那味道险些没有人可以拒绝。奶奶家离太姥爷家比力近,而我又比力嘴馋,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去太姥爷家的次数最多,分到的板栗自然比舅爷爷、姑奶奶们要多得多。虽然,每次我们回去也会给太姥爷带一些水果、零食和荤菜,究竟太姥爷年岁大了,腿脚不方便,一年到头也难得上次街去买工具。

  只可惜,前年太姥和太姥爷相继去世,板栗树再也没人打理了,也再也没有那么一位慈祥的老人为我们收集板栗,并热切地期盼着我们回去拿板栗了。一时间,我们都有些难以接受。

  太姥爷过世的第一年秋天,奶奶、妈妈和我还回去过一次。由于没有人看守,邻居们每天都市去板栗树下捡板栗,所以我们去的时候并没有收获几多板栗,只好用长竹竿从树上打一些半生半熟的板栗下来,才勉强凑齐一小袋。

  那时,太姥爷家的大门紧闭着,前坪的菜地里长满了膝盖深的野草,板栗树依然在努力地生长,努力地结果,但物是人非,山长水阔,阴阳两隔,这里再也不是我影象中的长乐园了。今后以后,除了清明去给太姥爷扫墓,平时我们险些很少再去太姥爷家。

  妈妈说,有家人的地刚刚有牵绊,板栗只是维系亲情的载体,纵然没有板栗这个载体,只要太姥爷还在世,无论相隔千里万里我们都市回家团聚,这就是血脉亲情延续的意义。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