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故纸堆

关于避忌这件事

故纸堆 闲听落花 999 2019-03-14 09:49:13

  看过一本条记,专门有一篇写关于避忌的,今天翻了出来,想想照旧幸福的,至少今天,我们不用去这么“避忌”了,虽然我们有其它更多莫名其妙的避忌,历史在进步,or倒退?

  古代的避忌,约莫是自周朝开始的,不外,周的时候,只是有了点避忌的意思,但不是那么严格的,因为史书中纪录,周穆王名字叫“满”,大臣中另有叫王孙满的,看来并不严格。

  真正严格好象是从秦开始的,正月开始叫征月、端月,官方文章中称“正直”叫“端直”。

  说说避忌中比力玩的,图个轻松一乐吧:

  汉景帝叫“启”,这下好了,史记中的“微子启”只得被更名叫“微子开”,汉书中的“启母石”只好更名叫“开母石”了!悲了个摧的!

  汉光武帝名字是“秀”,那时候的秀才都叫茂才,哈哈,茂才!

  汉明帝和名字叫“庄”,这下连庄子都惨了,改叫“严子”,老、庄就成了老、严了,哈哈,捶地大笑!

  晋景帝名叫“师”,他之前国都叫“京师”,现在叫“京都”都是从他开始的啊。

  梁武帝小名叫“阿练”,现在的白绢,在他之前可都是叫“练”的!

  隋文帝叫“忠”,郎中们只能称“郎”,“中”没了,“郎中”来了,成“郎”来了,可不得了了!

  唐太宗叫李世民,各人都知道,在他之前,户部是叫民部的。

  梁太祖叫“诚”,好了,“城”就改叫“墙”,进城就是进墙,进墙!哈哈哈哈。

  厥后的避忌越来越厉害,要避忌的越来越多,不光天子了,连皇后,太后,皇后的爹,太后的爹都得避。

  唐朝有个皇后小名叫“阿春”,”春秋“改叫“阳秋”,“富春”更名叫“富阳”,哪,这个富阳一直叫到现在。

  宋朝章献太后的爹叫“通”,从那时起,“通判”改叫“同判”

  钱王叫“镏”,石榴改叫“金樱”,姓刘的改姓金了。

  许多许多的地名和人名,都因为避忌改了,有些事后改回来了,有些就一直用到了现在。到厥后,皇家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则,皇子的名字,都取那些极偏僻不常用的字,以便于避忌,好歹也算是为民着想了!

  关于文人的避忌,这个更有意思。

  王羲之的爹叫“正”,他写的工具中决没有这个“正”字的,正月为初月、一月,此外地方有‘正’字,就用‘政’取代;

  司马迁同志的爹叫“谈”,他写史记的时候,把人家赵谈写成”赵同子”,张孟谈改成”孟同”;可怜的赵同子!

  范晔的爹叫“泰”,后汉书中,郭泰就成了“郭太”!可怜哪;

  杜甫的爹叫“闲”,我们的诗圣所有所有的诗中,都没这个“闲”字的,各人空的时候可以找找看看;

  苏轼苏辙哥俩的爷爷叫“序”,他们写的“序”都改叫“叙”或者叫“引”。

  这个、不平不行吧。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