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生活

黄土地上的人们

第二十二章

黄土地上的人们 和一宣 2169 2020-11-22 07:47:17

  徐西忠极不情愿的提起裤子——其实他就是不提裤子他的物件也已经耷拉了。

  徐西忠的儿子拉开门伸出脑袋上下左右看了一遍,没发现人。

  “没人,爹……”

  “可能是猫——你学会了吧?”

  “差不多了——我试试吧……”

  儿媳妇原来想穿上衣服,听到他的丈夫说要试试,就把衣服放在了一边。

  “对!儿子,就是这样做……”徐西忠点上了一支烟,“观摩”着儿子与儿媳妇的行动。

  儿子忙完了,他抱着他的媳妇躺在床上。徐西忠有心想再来一次,可是物件却迟迟不愿配合,像是睡着了似的。他越是着急越是没消息,最后只能放弃。

  第二天晚上,徐西忠催着老婆早早地吃了饭,没等刚吃进肚子里的饭消化消化就脱光了老婆的衣服。

  “你咋啦?今天咋这么着急?”老婆帮着徐西忠脱衣服,徐西忠嘿嘿一笑:“今天特别想!”

  两小我私家躺下了,可是无论他如何使劲,无论他老婆如何给他种种摆弄,他的物件就是一副“低头丧气”的样子。

  “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了?”他老婆没往别处想,以为他遇到困难了,徐西忠心里有数,他摸着老婆平滑的后背,慢悠悠的说道:“可能是有些累了——最近村里这么多事——修养几天就会好的!”他即是慰藉老婆,也是慰藉自己。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最近雨下的特别勤,虽然每次下的不大,但是险些天天下,高向长家的墙头上的瓦坏了许多,土胚建成的土墙最怕雨水的冲刷,雨一停,高向长便去找高洪淼来帮他换墙上的瓦。

  高洪淼没在家,于是高向长便叫了儿媳妇资助。高向长蹲在墙上接瓦,他的儿媳妇在下面递瓦,干了一会之后,儿媳妇觉得热就脱了外套,只穿了一件宽领的内衣,高向长在墙上往下看正好能把儿媳妇的胸部看得一清二楚,他两眼放光的只顾着看儿媳妇的胸了忘了接儿媳妇递上来的瓦,儿媳妇顺着他的目光低头一看,马上脸红脖子粗的痛骂高向长不是个工具,她把瓦扔向了高向长,差点把高向长从墙头上砸下来。

  等高洪淼回家,他老婆委屈的哭着向她丈夫起诉,高洪淼“怒发冲冠”,提起一把斧头就要去找高向长,他老婆好说歹说才把他哄住。

  涂亚鹏如愿以偿的拿到了供销社的所有权。他早就在心里盘算好了,跟原来一样,每天都做一份假账,高峻春问起来就说经营的欠好。高峻春何尝不知道涂亚鹏的想法!对他来说,只要是能在供销社的利润里分一杯羹,何须管他是真是假?横竖也没着力,几多都是白得的。

  成了自己的工具,涂亚鹏自然越发上心。他不仅严格把关货物的质量,对货物的数量,价钱都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对比和选择,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多挣钱的时机,哪怕是因为一里钱也要积极争取,这才是最正确的经营之道!无论是亲娘老子,照旧亲兄弟,堂兄弟一律平等看待,有钱拿货,没钱记账。

  没钱记账?涂亚鹏突然又想到了一个“克扣”高峻春“分成”的措施。不管是给了钱照旧没给钱的,涂亚鹏都记成“赊账”,分成时他就可以说:书记你看,大部门人是赊账,钱就这么多,你先花着,其他的等要回来咱再分。高峻春知道这里面有猫腻,但也无话可说,况且,他也有许多事要做,不行能把心思都放在这上面整天盯着涂亚鹏,涂亚鹏『自制还卖乖”,向高峻春诉苦说生意越来越难做,价钱也越来越低,若卖的朱紫家就去邻村的供销社,卖的贱了又挣不到钱,难干。

  涂亚鹏进货骑得是一辆弯把的大梁自行车,他买的时候很贵,质量确实是好,骑了这么几年自行车险些照旧新的。涂亚鹏把它看成是自己的“伙计”,每天擦拭,不让它“身上”有一丁点的灰尘。他的自行车后座上永远都带着一个大号的托筐,这是他装货的主要“载体”,托筐里面能装许多,平的上面还能往上垛。后面沉了,车把就不容易掌握,涂亚鹏曾经摔倒过,经过研究,他在大梁的前端绑上了一根铁棍觉得还不够,又坠上了一个秤砣,改装之后,自行车骑起来稳了许多。

  涂亚鹏的大女儿经常在供销社里帮他,他去进货的时候女儿就替他“值班”,时间长了女儿就成了“二掌柜的”,每一样工具的价钱她都能熟记于心,主顾刚一张嘴,她立刻就报出价钱,称工具也出奇的准,上手一抓,称盘里一放,不多不少刚恰好。

  涂亚鹏虽然跟高峻春的年龄差不多,但他结婚晚,所以大女儿也比高峻春的儿子小许多。俗话说“一家女百家求”,女儿大了,长得又漂亮,前来提亲保媒的人许多,他的女儿眼界高,一般的瞧不上,挑来拣去转眼就过了所谓的“最佳年龄”,年龄大点了娶不上媳妇或者嫁不出去,在农村这种相对关闭的地方就会有人说闲话,出门就会被人指指点点,有的人脸皮薄,别人一说欠好听的话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回家便找根绳子上了吊。

  涂亚鹏的大女儿不在乎这些。她该吃吃,该喝喝,每天照常上班,下班,“没心没肺,在世不累”。外貌上看起来她什么都不在乎,其实她一直在暗地里寻找“如意郎君”。本村的基本都“检验”过了,长得悦目的要么年龄大了,要么早就结婚了,要么就是自己同族的,年龄合适点的要么长得丑,要么家里穷,没一个进入她的“高眼”。本村的不合适,那就找外村的。

  农村的文化运动少,镇上的影戏放映员偶尔的来村里放影戏,放影戏的时间便成了小年轻们“谈情说爱”的“良辰美景”。影戏内容是啥,他们或许是不知道的,他们体贴的是场子里有几多悦目的大女人,她们体贴的则是有几多英俊的帅小伙。看对眼了就悄悄地拉着手离开人们的视线规模,要么跳进没有人住的破院子,要么钻进“高高的麦秸杆堆里”,有人只顾着跑不知不觉跑进了坟地,等到停下来准备上手时才发现身边随处是“人家”,俩人吓得撒腿就跑,后面的“磷火”紧跟不放,让“春心激荡”的男女“胆肝俱裂”。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