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生活

琼音缭绕

第5章 蓬荜生辉

琼音缭绕 湘竹MM 4156 2023-03-22 08:08:00

  只是茶室大火,琼剧却依旧不温不火。琼剧的演出,依旧照旧每月月朔、十五演大戏,平时就是在流行音乐的靡靡之音中,插播一些改编的折子戏。

  对于茶室的迅猛生长,黄思梅也有些意外。原本她请了菜市场卖早餐的大姐来帮工做糕点,厥后琼剧团乐队的八位老先生自动请缨,肩负起了茶室糕点的制作重任。

  黄思梅心有愧疚,可是八位老先生却说年轻人下地开荒,他们也有自食其力,不能拖累东方琼剧团,怎么劝都劝不住;而且还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做出来的糕点,比菜市场大姐的更美味。黄思梅最后只能让他们担起这个重担。

  一开始,茶室每日营业,最开心的莫过于蒙华香,因为每天东方琼剧团都市袍笏登场,琼剧唱腔也会在木阁楼上空飘扬。

  但是很快,她雀跃的心,就徐徐黯淡下来。

  因为琼剧开演后,茶室内人声鼎沸,无人有心看戏。甚至另有人起哄着,让东方琼剧团唱唱流行歌曲,别整天咿咿呀呀地唱戏。

  随着这些声音越来越多,黄思梅也有些忧心。蒙华香这一次却难得地开明:“那便,一周演一次琼剧,其余时间放流行歌曲即是!若是小后生们有喜欢流行歌曲的,上台唱,也行。”

  听到蒙华香的建议,黄思梅震惊得嘴巴都合不拢。看着儿媳夸诞的心情,蒙华香冷哼了一声:“你们这些猴孙崽,是不是个个都以为我是冥顽不化的老工具,不懂厘革、不懂市场经济?我呀,是老了,不是傻了!如今这形势,求变才气活下去呀!”听着她半是无奈半是唏嘘的感伤,黄思梅心有不忍,抱了抱她:“阿姐,莫怕!来日方长!咱们慢慢来!”

  婆媳两人相视苦笑,握着相互的手,给对方力量:她们虽然微不足道,但依旧愿意为了坚守琼剧梦想,站好自己的岗!

  *

  一九九三年,白露。

  张文轩牵着妹妹张文倩,在茶室门口踮起脚尖往外看。张文轩每隔几分钟就问一句:“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家呀?”张文倩则是仰着头嚷嚷着:“妈妈,我要让爸爸给我骑马!”黄思梅慰藉着一双孩子:“爸爸很快就会回家,他会给你们带带莲蓉蛋黄月饼,开不开心呀?”

  虽然脸上笑着逗娃,但黄思梅心口却钝钝地被刺了一下:张沈年会逗孩子,经常和孩子打成一片,文轩最喜欢的,就是和爸爸一起“四脚朝地角逐马”;张文倩最喜欢的,就是被爸爸架在脖子上“骑马”。母亲再温柔,照旧替代不了父亲在孩子心中的职位。

  给孩子一人塞了一个大肉包,黄思梅摸着头,让她们先去玩。接过母亲递来的大肉包,两个小人儿瞬间忘了刚刚的不快,相互追逐着打闹起来。

  他们闹着、笑着,黄思梅心口却堵得慌,眼泪唰地落下来。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张沈年拎着蛇皮袋,带着好哥们王云飞,正栉风沐雨地往家里赶。一下火车,张沈年就喊了个三角钉(三轮摩托车),上车后,他就喜滋滋地给王云飞介绍沿途风物,拼命推销着东方的美食。

  王云飞在三亚多年,是第一市场最大的收购老板,张沈年的东方土货,给了他许多的惊喜,这一趟和张沈年一起返乡,主要是想看看另有没有更多的土货进城时机,和张沈年进一步深入相助。

  两人正说笑间,一阵陌生而熟悉的旋律飞入张沈年的耳中。

  “梦影都成真,醒来人成空;你不是你,我不是我;悲痛看似真,眼泪假空空;本没有因果,你我难重逢。贵哥哥,侬念你:日来三餐茶饭懒举筷,夜临鸡鸣魂牵添梦萦。此身愿弃共生死,自挂东南以明志。俄娘妹,哥想你,恨无彩凤双飞翼,怜难比翼连理枝。同生共死不疏散,阳世阴间在一起。”

  宣传车的唱腔,融合了流行歌曲和俄贤村山歌,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和张沈年影象里的海岛琼剧有所差异,但又简直是琼剧独占的特殊旋律。

  他循声望去,只见宣传车车身悬挂的巨幅海报上,“俄娘”一身黎锦短裙,更是和传统琼剧造型相去甚远。只是歌曲旋律中,依旧保留着海岛琼剧独占的中板和程途旋律,黄思梅独占的“甜喉”更是独具韵味。

  王云飞看到宣传车上的海报,看着流光溢彩的黎锦服装,连连拍手赞美:“看来这趟随年兄回来得太对了!这样精美的服装,我在三亚从未看到!”

  在一次游鹿转头时,王云飞便对黎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只是在三亚各大市场上,竟从未见过黎锦实物。一次偶然的时机,他看到了张沈年佩戴的黎锦围巾,刨根问底儿,盘算起和张沈年做黎锦的生意。

  只是,张沈年一直认为,这黎锦无法成为一门生意,因为黎锦织娘越来越少、而且工期很长。以俄贤村为例,如今还在织黎锦的人家不超十户,能单独出黎锦服装的更是屈指可数。村里织娘,多是鬓边飘白的阿嬷,闲来无事做个围巾手套小玩意儿。

  但是,王云飞不到黄河心不死,非得和他一起返乡实地考察,美其名曰,多找找其他相助的产物和时机。

  这是题外话。

  张沈年看着宣传车,有些愣怔,这专属影院歌舞演出的宣传车,怎么会放起了海岛琼剧?

  经过和三角钉司机一番探询,张沈年才知道,原来这是“东方茶室”的最新宣传方式:到俄贤村的东方茶室,只要花上一元钱,就能喝一壶正宗的五指山绿茶,白糖随便加;而且现场有现代化的琼剧戏歌点歌台;若是肚子饿了还能吃上热乎乎的大肉包、粽子和煎袋,另有炒粉和粉汤。

  三角钉师傅小嘴嘚嘚嘚介绍东方茶室的特色东方小吃,眉飞色舞。

  “我们琼西的粽子,粽叶选的是簏lù糒bèi——露兜叶,清香不腻!”

  “东方薏bua,糯米做皮,椰丝白糖、花生芝麻红糖馅,口感都超棒!”

  “煎袋是我的最爱,糖心糯米芝麻皮,一口软糯馨香、美味回甘!”

  “海鲜粉汤料足汤鲜,米粉入口即化,害得我一日三餐都想往茶室跑!”

  ……

  东方市地处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区,十里八乡的村民鸡叫时分起床,劳作到正午就回家用饭休息,正午到太阳落山前,因为日晒温渡过高,若浇水或挪动农作物,都容易让农作物晒蔫,所以当地一般上午劳作,下午休息。

  原本下午各人就是在家里休息,但因为横空出世的“东方茶室”,让各人找到了一种全新的休闲方式,听戏是其次,各人坐在一起休息品茗吃点心聊天,很是放松和舒适。

  因为许多女性下午还会在家里操劳家务,所以到茶室喝下午茶的当家男人巨多,所以群众们亲切地称之为“老爸下午茶”。

  听完这个故事,张沈年喉结上下滚了滚,不由得大笑作声来,打死他都想不到,这年头另有人去茶室听戏!

  更想不到,东方琼剧团的这一厘革,居然发动了东方新潮水:革新东风吹遍海岛,如今大伙儿的生活水平都不停攀高,俄贤村作为东方市第一个做土货进城的县城,村民的口袋率先鼓了起来。生活水平一好,各人自然思考提高生活质量,而吃食自然是首当其要!

  张沈年狂笑许久,连连叹息黄思梅真是敢异想天开!

  三角钉师傅见张沈年大笑,以为他瞧不上东方琼剧团、看不起老爸下午茶,直接对他开骂、还差点把他扔半道上:“你半脑咯!谁说去俄贤村是为了听戏?能去东方茶室听戏品茗,那是有面子的事情!你们是大陆仔吧?你问问你十里八乡的亲戚,哪个差池俄贤村的东方茶室赞不停口?!他们大戏台唱的都是我们老黎民的生活,唱到了我们心坎里。更重要的是,那边师傅做的粽子、白板和煎袋,那是一顶一的好,还自制,物美价廉……”

  王云飞听得津津有味,不外,视线一直没离开宣传车的海报,连问张沈年:“兄弟,你你你……是不是把鹿转头的传说带了回来了?!”

  他们当年游鹿转头,导游讲述了一个传说:古时一位英俊的黎族青年猎手,头束红巾、手持弓箭,一路沿五指山翻越九十九座山脉,淌过九十九条河流,追逐一只坡鹿来到海边的山上。山崖尽头只余茫茫大海,坡鹿逃无可逃,转身回眸,突然之间,烟雾缭绕火花闪耀,她化身为一身黎锦的黎族少女,两人坠入爱河并定居下来。

  该山因而被称为“鹿转头”。

  SY市因此得名“鹿城”。

  张沈年自得地指着一身黎锦衣饰的黄思梅,满脸的自豪:“我太太黄思梅,当年可是十里八乡的大美人!不光长相身段出众,声音也如同百灵鸟般动听,典型祖师爷赏饭吃的料。当年东方琼剧团去泰国、新加坡巡演,个个都想跟她合影……她刚刚唱的,是我们俄贤岭的三月三传说……”

  说起太太的辉煌历史,张沈年脸上洋溢着难以言表的厦悦,滔滔不停如绵绵之江水,完全停不下来。眉飞色舞的样子,逗得王云飞哈哈大笑,却不忘感伤他们伉俪行情感深厚、却不得不分居两地,实属不易。

  张沈年连连叹气:“要不是生活所逼,我怎会和老婆分居两地?难啊!”

  两人说着话,三角钉就停在了俄贤村东方茶室门口,站在椰子树下,看着焕然一新的木阁楼,张沈年有些模糊:依旧是古色古香的木阁楼,但是前院后院,都搭起了挑高的油纸青竹棚;竹围栏外,门口两边立着崭新的巨幅海报,海报上身穿黎锦的黄思梅唱跳鲜活、跃然纸上;正门上高悬的“东方茶室”四个大字牌匾、龙飞凤舞、恢弘大气;一眼望去,三角梅辉煌光耀醒目、和茶室的漆色一跳一静交相辉映;耳边传来阵阵声浪,茶室内人声鼎沸、欢笑连连……

  恰逢琼剧演出日,黄思梅一身黎锦,正在戏台上演出《三月三》。

  谢幕时,余光瞥见看到胡子拉碴的张沈年,她飞速跑下戏台,小碎步迎了出来,笑得两眼弯弯:“怎么回来也不提前打个招呼?快!快进屋喝口热茶……”

  背过身去的黄思梅,悄悄抹了抹眼角,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敢多问一句:看丈夫这满脸风尘的样子,也不知道在三亚挨几多饥寒、受几多委屈!

  琼剧人深受琼剧文化影响,常念平安是福。不管在外如何,人平安回来就是莫大的福气。

  黄思梅当下也只能慰藉自己,丈夫平安归来就是大喜事!至于赚没赚钱,那都是其次。

  拉着丈夫的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审察一圈,确认人完完整整之后,黄思梅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开口轻轻唱道:“平安就好!见罢官人眉舒眼展,一别数月惟盼归途;不取功名倒没关系,只求伉俪至爱至诚。”

  听着黄思梅突然的小声吟唱,张沈年只觉一身的疲倦,都泡到了九霄云外。他们伉俪两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市借琼剧唱段相互勉励,刚刚黄思梅唱的正是《五女拜寿》的名段,以戏动情接待他回来。

  “好!嫂子这金嗓子果真宛若天籁!绕梁三日不停于耳!棒!太棒了!”旁边的王云飞作声,打断了执手相看泪眼的两人。

  黄思梅回过神来,羞红了脸,双手在衣服上擦了擦,这才注意到,张沈年身后站着一人:衬衣西裤,咯吱窝里夹着公牍包,梳着大背头却并不油腻,方脸阔嘴,浓眉大眼高峻个,皮肤白皙,看着不像当地人。

  张沈年连忙介绍道:“这是给我带路的好兄弟王云飞王总,在三亚全靠他帮扶,他这趟回来,想着帮俄贤岭找到更多的好特产,把市场做大。哦,对了,他还对俄贤村的黎锦很感兴趣,想看看未来能不能大规模做推广。”

  黄思梅一听,眼睛笑得弯成了新月:“王总今日台端惠临,东方茶室蓬荜生辉!黎锦要像土货一样进城,简直有困难,不外我家啊年常说,只要思想不滑坡、要领总比问题多!既然王总想推广,我来卖力找织娘!”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转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